新加坡精细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
打印

 

 

  由于工作关系,在新加坡学习的五个月里,我比较注意寻找这方面值得借鉴的管理经验,尤其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发现该国的确有很多体现精细设计和管理的好做法。

公共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因

在交通方面,新加坡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地铁、公交发达,公路布局合理,出行方便。虽然新加坡地方小,公路不宽(新加坡几条主干公路与我国同样的高等级公路相比显得窄了许多),路上几乎见不到警车、警察,但却很少堵车。分析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控制私家车。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岛国,如不控制汽车拥有量,交通将拥挤不堪。为此,政府对进口车征收很高的关税,还推行购买拥车证(现在是5~7万新币)的制度,因此总体购车费用很高。这样既可控制车辆,也达到了在政策上倡导人们低碳出行,多坐地铁、公共汽车的目的。

二是实施电子感应公路收费系统(ERP)与科学合理的地铁、公交一体化的网状交通线路设计制度。在全球城市中,新加坡是第一个通过实施电子收费系统(ERP)来降低高峰时段交通拥挤的城市。一旦用户在规定时段进入市中心商业区,ERP收费处会在用户通过时根据车辆种类自动从安装于车辆内的系统中扣除应付费用,借以调控车流量。新加坡交通主干线上几乎没有停车缴费处,因而也没有因缴费引发的交通阻塞。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由地铁、轻轨、公汽、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组成,不同的交通工具定位有所不同。地铁是新加坡公共交通的大动脉,目前主要有三条地铁线,分别为东西线、南北线和东北线,加上两条正在建设的新地铁线,构成了该国公共交通的网状骨架,连接了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业中心。除中心商业区外,该国的其他商业中心是由中心商业区向四面发散排列的,几条地铁线正好把这些“珠子”串起来。每一个地铁站都是重要的连接点,乘客进入一个地铁站,就可以乘地铁到达新加坡任何一个商业中心,十分方便。在公共交通规划设计方面,该国力求实现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门对门衔接,也就是将城市各种活动场所用公共交通系统紧密连接起来,将用户在不同交通工具间转换时所需的步行距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真正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方便性和快捷性。新加坡政府在交通设计建造伊始,就将一些大的地铁站与公汽的起止站集中联建在一起。在规划组屋时,也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需要,同步建设公汽站,并把公汽站与组屋区用有盖走廊连接起来。新加坡几乎天天下雨,人们却很少打伞,出了门连成一体的走廊凉亭、骑楼等既遮阳又遮雨,真正实现了线路无缝连接、乘客有序转换、客流合理疏导。人们到新加坡感触最深的是便捷的交通,没有私家车一点也不会感到出行不便。

三是新加坡在公共交通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城市的前列。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通过实施动态的组织管理策略并提供及时、全面的交通信息来引导交通流的合理分布,优化了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了交通服务的管理水平。

四是没有随意违规的特权车。我们曾参加一次民众俱乐部活动,见识了出席此次活动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轻车简从。俱乐部旁就停了包括总理车在内的两辆轿车,两辆开道摩托。旁边道路上的车辆人员往来自如,既没有实行交通管制,总理车来去时也没有拉响警笛。因新加坡有些市区道路较窄,如有特权车乱超车、乱加塞,就会造成堵塞。但来新加坡的这段时间,我没有见过军警、政府的特权车乱拉警笛违规加塞乱闯红灯的情况。所以,尽管有的时段车辆密度高、车流缓,但大家依次排队前行,交通秩序井然,很少出现堵车现象。

新加坡城市交通的超前与便捷促使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公共交通工具,该国地铁、公交的载客量和有效利用率因此也比较高。可以说,由于在交通线路上为乘客提供了组屋、商业区、地铁站、巴士站和机场等便利连接,以及便捷、舒适的服务,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极大地降低了系统性运行成本,也促进了节能减排,保护了环境。

便捷、快速、舒适、高效的地铁

新加坡的地铁与公交的营运模式结合了商业因素、效率和政府的管制、规范。为了保证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该国的地铁、轻轨、公汽、出租车等都交由私人经营,交通部门负责经营权的发包和服务质量监管。

新加坡地铁的车次很多,一般38分钟就会有一趟,乘客无需过多等待。站台上有线路指示及换车提示,车厢内设计也十分人性化,车内的空调很好,并设有到站提醒的线路闪烁标志和字幕提示,乘客无需打问,一目了然。虽然在高峰时间载客量较大,但秩序井然,一般不会太拥挤,所以地铁的舒适度并未受到影响。

新加坡的地铁并不总是穿行于地下,出了中心商业区域,地铁就行驶到地面的高架线上,坐在车厢里可以欣赏到沿途美丽的风景。在一些新开发的人口密集区,该国还兴建了多条轻轨,轻轨线一般呈环形,与地铁线连为一体,方便人们出行。地铁车站的运作完全自动化,乘客刷卡自行出入地铁闸口,机器自动扣除乘车费用,运行快,效率高。买票到自动售票机投入硬币,同时按下应付车费的按钮,车票就会弹出,如有余额,机器会自动找钱。真正实现了便捷、快速、舒适、高效和人性化服务。

经济高效的Ez-link卡与以人为本的“红色按钮”

公汽是新加坡市民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论你住在哪里,在300米范围内必有公汽站,出行十分方便。新加坡的公汽大多为两层,载客量很大。车上装有冷气,公汽不设售票员,乘客在上车时刷卡或通过自动售票机买票。由于刷卡的票价要远低于车上买票,所以新加坡人一般都办有交通卡。有一种交通现金卡(Ez-link Card)在各地铁站点发售,这种卡既可用于地铁,也可用于公汽。在乘公汽时,由于是按站点收费,所以乘客必须刷两次卡,上车时刷一次,下车时再刷一次。如果你下车时忘记刷卡,收费系统会按你所乘车次的最远距离扣款,比我国公交地铁较为粗放式管理要精细得多。

新加坡的公汽站十分密集,两个车站间的距离一般只有几百米。为了提高公汽的行车效率,车内设有许多红色按钮,乘客下车前,可提前按下车内座位旁的红色按钮,提醒司机有人下车。乘客无需大声呼告和匆忙下车(特别是从二层下来),避免了司乘人员因提醒不到而带来的与乘客不必要的摩擦及安全隐患。若没有乘客上下车,司机就不会在此站点停靠,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行车效率。细节决定成败,这个小小的“红色按钮”很值得国内公交部门借鉴。■

 


上一条: 宜宾市原副市长两年敛财2000余万 其弟洗钱同获刑
下一条: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