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粉丝” 现象的冷与热
打印

 

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院校的专家和学者撰写的《官场生态》一书,大胆展现官场生态、呼吁重塑干部形象。官员“粉丝”自古就有,只不过现代的“粉丝”不再是臣民心态式的顶礼膜拜,而是官员的拥护者,也是监督者。

“粉丝”对官员的认可支持度,往往与领导干部的业绩、个性、资历等因素有关。官员“粉丝”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意见一致的群体,不同的“粉丝”关注着官员不同方面的表现。因此,思想价值观往往反映在官员言谈举止,在施政场合,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粉丝”们热议的话题,这本身无疑又给我们的政府官员提出更为苛刻的形象管理要求。

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拥有自己的“粉丝”是好事。众多“粉丝”的存在有利于领导干部魅力和影响力的增强,有利于领导干部威信和认同度的提高,有利于领导工作的开展和领导绩效的提高。当然,官员的“粉丝现象”有可能导致素质不高的官员热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热衷于吸引更多的“粉丝”,加剧官本位思想,这样不利于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利于领导干部的成长。

官员褪去决策者的神秘色彩,官知民意,民知官情,这或许是由“官本”走向“民本”的一个重要进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员为国家、为人民做了一些事,出了一些力,更应以平常心冷静视之,多努力工作和寻找差距,不可在“官粉”方面过于做文章。■(据《南方日报》)

 

 


上一条: 加强调查研究改进作风
下一条: “廉政指标” 能有几分“约束力”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