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调查研究改进作风
打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治、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是全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一、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主观主义的危害。认识运动的基本矛盾就是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主观符合客观,才能按照客观世界本身的规律,因势利导地去夺取胜利;否则,主观与客观相分裂,不仅不能发挥主观认识的能动作用,还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使工作遭受挫折和失败。主观主义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作风,特别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从主观愿望和臆想出发对待事物,以致主观和客观分离,理论与实际脱节。主观主义有时表现为教条主义,有时表现为经验主义。它的实质就是主观认识脱离了客观实际,否认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调查研究则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重要桥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心环节,是我们通向实际、了解情况的必经之路。

坚持调查研究,反对和纠正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一项重要任务。谈到党风方面的问题,一些同志以为就是指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而对于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主观臆断,搞瞎指挥、一刀切、命令主义、形式主义等等,则认为只是个工作方法问题,算不上什么大事情。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严重腐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我们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和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水火不相容的,必须坚决反对和大力纠正,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我们对于主观主义的危害性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在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宝贵经验,也有一些值得记取的深刻教训。党的三大作风,第一条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国60年来,我们曾经在两个问题上有过较大的失误。一是在经济上,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几度出现过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急躁冒进错误。二是在政治上,搞了阶级斗争扩大化,以至发展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那样长时间的全局性错误。这两个错误的表现形式虽不同,但在认识论上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主观认识脱离了客观实际。可见,是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搞主观主义,就不只是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个世界观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所以,转变作风需要从思想意识、思想方法两方面增强党性,一方面要使我们的思想意识大公无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尽量使调研形成的意见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和工作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科学性、预见性,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片面性。

二、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地避免和纠正经验主义的贻误。有的同志也承认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但是在工作中却往往还是不能避免经验主义。在现实社会中仅仅凭经验、拍脑袋作决策、出说法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忽视重大决策前充分、科学的调查论证,导致决策失误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凭经验办事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给党和国家造成的损失屡见不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自己情况熟,特别是长期在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工作的干部,或者农村里所谓“土生土长”的本地干部,他们觉得整天同实际打交道,闭上眼也能数出个子丑寅卯来,办起事来八九不离十,搞不搞调查研究无关紧要。我们说情况熟是搞好工作的有利条件,但是不能把它绝对化。这里有现象和本质之分,如果仅仅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听到许多零散的情况,罗列一大堆事实,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不经过思考,不进行分析研究,把它上升到理性阶段,虽然整天生活在实际当中,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实际。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来,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决不是单纯直观的所谓“情况熟”所能办得到的,况且我们对于情况的认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获得的,而事物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熟悉昨天的情况,未必就熟悉已经变化了的今天的情况。如果从既定的观念和有限的经验出发看问题,用对于以往情况的认识来指导新形势下的工作,把事情看死了、看僵了,就难免要犯那种“刻舟求剑”、“胶柱鼓瑟”的错误,就会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导入错误的死胡同之中。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社会、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信息化、全球化、高科技潮流迅猛发展,研究任何问题,都不能无视这样大局变化的背景。我们面对的许多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也更为复杂多变,因而现在更需要深入调查研究,需要一种良好的研究风气。广大领导干部,应该在这种风气的形成中做出表率。要应对挑战,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勇于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地克服和摒弃官僚主义的恶习。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不坚持调查研究,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容易犯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逐渐沾染官僚主义的恶习。

对于官僚主义,人民群众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当前一些干部沾染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有的说大话、空话、假话,想当然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有的满足于轰轰烈烈,图热闹,比声势,什么都要“大搞”、“大办”,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有的强调“执行指标不过夜”、“学习样板不走样”,照抄照转,用一个模式硬套,不管当地实际如何,强令一律执行;有的情况不明点子多,“一个将军一个令”,朝令夕改,使群众无所适从。凡此种种,都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环节,自觉地抓起来。要把调查研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到决策和领导工作的全过程。首先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谋求解决促进改革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面临的重大问题上。抓住问题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积极解决问题,我们的认识就会逐步深化,解决问题的努力就会不断取得实效,我们的各项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会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离不开调查研究,而坚持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体现,二者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促进党的作风的根本性转变。■

 

 


上一条: 陈仓纪检一奇葩记宝鸡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宝文
下一条: 官员“粉丝” 现象的冷与热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