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写在脸上2007年我省百姓身边的故事
打印



  从困难群体的生活到农民看病的花销;从农村贫困学生的学业到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过去一年发生在我省一桩桩、一件件的民生故事,给“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了生动鲜活的诠释。

  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

   百姓故事:户县12岁的王喜芸,如今又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了。她的父亲王志成更是喜不自禁,“如今种地不缴税,娃娃念书不缴费……”

  王志成家境贫困,妻子又常年卧病在床,每年娃娃四五百元的学杂费、书本费,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一度因家庭经济困难,王志成还打算让娃娃辍学。“现在好了,再不用为娃上学发愁了。”

  数字印证:从2007年开始,国家对西部农村所有中小学生实施免学杂费政策。从春季开学以来,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已经安排近75亿元资金。西部农村4900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已全部享受到这一优惠。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陕西省许多县都提前一年实现了“三免一补”。另外,从去年秋季开始,陕师大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新生实行免费教育。

  就业渠道拓宽生活逐步改善

   百姓故事:下岗女职工朱述芬,自筹资金在西安开了一家餐饮小店。地税部门承诺开业三年内减免税收,极大地鼓舞了她的创业信心。她起早贪黑,精心经营,现在生意还挺红火,家庭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用她的话说:“小餐馆刚开始经营,困难确实不少,但税收减免政策,为我减轻了不少负担。我打心眼里感谢政府对下岗职工的关心。”

  数字印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去年前10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8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4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4.4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128%和163%。凡在2008年年底之前领取税务登记证的,自领证之日起,按规定3年内个体工商户凭《再就业优惠证》,每年减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合计8000元,工商企业按实际安置下岗人数,每年每人减征4800元的税费。

  省劳动保障部门还将实行承诺制,保证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在30个工作日内实现就业再就业。

  低保群众生活有保障

   百姓故事:近日,扶风县城关镇龙泉村低保户李雪儿家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宝鸡市副市长戴征社。原来,戴副市长是在检查工作,并特意告诉她:“政府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会给您按时发工资的,以后您的生活就有保障了。”李雪儿紧紧拉着戴副市长的手,眼含热泪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

  李雪儿今年75岁,几年前老伴去世,儿子又有残疾,生活非常困难。在经过摸底排查和审核后,李雪儿每年可以领到600元的农村低保补助。

  像李雪儿一样的低保户,在扶风县有1.4万余人,目前已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县民政部门将对这些低保户进行审核、登记、造册,低保户拿到《低保证》后,就可以按时领取低保补助金了。

  数字印证:2007年,陕西继续扩大低保面,农村低保人口增长一倍多,由37万扩大到80万人。把农村低保对象月补助标准由上年的12.5元提高到25元。同时,农村五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基本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汽车走近寻常百姓

   百姓故事:家住西安南郊杏园小区的晓玲女士,今年28岁。8岁那年,家里购回一辆“飞鸽”自行车,那种幸福感,总是洋溢在脸上。12岁那年,家里又添置了一辆“嘉陵”摩托,跨入到了“机动车”的行列。后来结婚了,小家庭购置了一辆桑塔纳小轿车,成为“有车族”,更是感到无比风光。她喜形于色地说:“有了私家车,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方便得很。”

  数字印证:据陕西省统计局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省民用车辆(包括载客、载货、摩托车等)共有73.3万多辆。目前,西安市民用车辆已达25.8万余辆,其中私家轿车的数量,最少占一半以上。

  欢欢喜喜搬进新居

   百姓故事:郭大妈原先借住在西安市莲湖区李家楼村,每月房租200元。自从2007年搬进廉租房新居,别提有多高兴了。“廉租房每平方米租金,不仅比过去便宜一半,而且设施齐全,再也用不着每天半夜黑灯瞎火到街上上厕所了!”郭大妈一脸喜气地说,她申请的现金补助,早已获得批准,现在每月可获得40元的租房补贴。

  数字印证:针对房价上涨过快,我省加大力度推进以廉租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制,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收到明显成效。据悉,西安市目前共有1.29万户住房极度困难,其中6000多户是像郭大妈一样的无房户。目前,西安廉租住房制度保障对象实际受益者,已经占到住房极度困难户的10%。较前些年有明显提高。同时,我省还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增加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以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农村人也享有养老保障

   百姓故事:“虽然没有城市户口,但政府和企业帮我办了养老保险,解决了我们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日前,在西安某建筑公司打工的陇县农民李贵水高兴地说,“党和政府想得真周到,连我们的养老问题都想到了。这要是放在过去,俺们连想都不敢想。相信今后拥有养老保险的农村人会越来越多。”

  数字印证: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省养老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数已达16.5万人,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养老保险扩面任务,增收养老保险基金2亿多元。在2007年扩面新增人员中,非公有制企业占56%,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占44%。全省还将力争年底实现新增参保人数20万的新目标。同时,开通了扩面“绿色通道”,取消了对参保人员的户籍、年龄等限制。

  “新农合”让农民看病不再难

  百姓故事:周至县司竹乡南淇村三组村民乔云飞,去年3月骑摩托车摔致重伤,治疗花费3万多元。出院后,凭医院提供的病历、收费单据等,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报销费用1万多元。他激动地说:“这相当于我一年的收入啊!”据悉,乔云飞去年参加了“新合疗”,全家5口人只交了50元。如今,像他一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越来越多。

  数字印证:陕西从2004年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年上半年已提前实现了全覆盖。全省有农业人口的104个县区的全部农业人口共2669万人,都可以通过参加“新农合”抵御和降低生活中的大病风险。目前,全省参合农民达2397.46万人,平均参合率为89.81%。■

  


上一条: 面对面交流 心与心沟通榆林市办好专题电视栏目为群众排忧解难
下一条: 追根寻源 水落石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