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喝自家井水”说起
打印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对大臣们说,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然不满,但天天可以汲取,用之不尽……在这里,朱元璋显然是在告诉手下,只有守得住清贫,才能保得住位子。朱元璋是封建君主,但他关于“喝自家井水”的比喻确实很有一点哲理。

  古往今来,凡是被惩处的贪官污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守不住自己的那口“井”。这些贪得无厌之徒,总嫌自己的“井水”不满,总是利用职权千方百计地索贿受贿,挖空心思地大捞不义之财。而当不义之财犹如江河之水滚滚而来时,自己往往也被淹没,遭受灭顶之灾。一旦落到了这种下场,不仅享受不到本不该拥有的金钱财宝,就连自己原本拥有的“自家井水”也享用不了了。陈良宇、成克杰、胡长清之流不就是这样吗?他们何曾想过:人不可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不义之财却可以把人们引向坟墓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诱惑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手中握有实权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政治上把握住方向,在公务上把握住原则,在生活上把握住细节,摆脱掉物欲诱惑,坚守好精神家园,不贪图“自家井水”之外漫无边际的“水”。

  守住自己的“一口井”、“喝自家井水”,要求做到知理、知足、知怕。知理,就是要懂得自家的井水虽然看起来不算丰盈,但清澈、干净,用起来放心,而且源源不断、常用常新;井水之外尽管浩渺无垠,但来路不明,走近了容易湿了鞋子,吃起来可能坏了身子,一头扎进去就可能要了性命。知足,就是要在物质利益面前知道满足。“事因知足心长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与精神上的追求相比,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毕竟是十分有限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有薪水,有待遇,足够日常生活开支了,绝对应该知足矣,而千万不要憋足了劲与富豪们相比!知怕,就是要警钟长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做官有了惧怕心理,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就不至于狂贪乱拿、腐化堕落了。所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正是这个道理。

  进一步说,“心地无私天地宽”,为官者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心思全用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之上,才能自觉地抵制私欲、邪念和诱惑,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喝自家井水”。常言道:“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我们的党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成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对权势、名利、地位等自己的利益看得轻一点、淡一些,对事业、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比泰山还重,就会达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境界。从这一意义上说,党员领导干部能守住自己薪水这口“井”,“喝自家井水”,也代表了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的品格。

  让官员们守着自家的井喝水,不喝来路不明的脏水、污水,还需要监督机制。我们党关于领导干部申报财产的规定等都是有效的监督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进一步加强,“喝自家井水”的做法将更加普及,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将更加纯洁、健康。■

  (作者系甘肃省杂文协会理事、北方文学研究会创作员)

  


上一条: 周总理“一分钱”背后的忧民情怀
下一条: 多余的东西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