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稳重、温和,这是高步强给人的初始印象。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刚毅、倔强、执著的人。高步强于1998年任榆林市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10年来,他躬身敬业,严肃执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
忘我工作痴心不改
岁月如水,人生如歌。高步强从1984年任米脂县纪委副主任至今,在纪检监察战线一干就是20多个风雨春秋。期间有几次老领导要调他到省直机关其他部门工作,他总是婉尔一笑说:“我这个人性格内向,办事呆板,干纪检挺合适,也就不用挪窝了”。找上门来的好机遇总被他一一放弃。今年已56岁的高步强,是市纪委的“三朝元老”,职务上还是个副处级,已到了退二线的年龄,但他每天总是按时上下班,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从不迟到早退。有人开玩笑说:“老高,再有几天就该退二线了,还那样忙活图个啥?”他总是那句老话:“正因为时间不多了,才抓紧多干点,免得退休了后悔!”他就是这样诠释对纪检工作的痴情和热爱。
熟悉高步强的同志都知道,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工作比什么都重要。他任审理室主任后,由于任务重,人手少,他恨不得一天干两天的活,家里的柴米油盐家务事全撇给了妻子,是出名的“甩袖掌柜”。他的老家在米脂县,距榆林市不足一百公里,因一年四季全钻在案卷里,难得抽空回去看望多病的老母亲,为了表示孝心,最多就是打电话问候几句,逢年过节给老人寄点零花钱聊表心意。1998年底,母亲多年的哮喘病突然加重,弥留之际不停地呼唤着他的乳名,渴望去世之前再见他一面。兄妹们多次打电话催促他回去,他总是说等忙完这阵子就往回赶。孰料,当他急急忙忙走进家门时,老母亲已撒手人寰,他懊悔地跪在灵堂前悲声痛哭。采访谈到此事,10多年后的高步强仍然哽咽地说:“忠孝不能两全,对工作我问心无愧,对母亲却留下了终生的愧疚!”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高步强来说,为了事业,他恨不得把这100多斤全搭到工作上,以致到了忘我的程度。由于经常加班加点,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他35岁患上了胃溃疡,一直都没当回事,有时胃疼得浑身冒虚汗,他吃几片止疼药,忍忍疼照常工作,从未请过一天假。1999年10月,为赶年底前审理完领导交办的案件,他一天要忙十几个小时,顾不上回家吃饭,就泡包方便面充饥,困了趴在桌子上打个盹或抽支烟提提神;超负荷的连轴转使他的胃病愈发加重,以至腹部肿胀,饭菜难咽,每天仅喝半碗稀饭充饥,到了半夜胃疼得又全部吐出来,但第二天早上他又准时走进办公室。两个多月的顽强拼搏,使他原本130多斤的体重剩下不到100斤,脸色蜡黄,人瘦得变了形。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多次催他去西安看病都被他挡了回去。直到第二年春天,妻子背着他买下去西安的长途汽车票,硬把他拽到西安。经检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已严重粘连,导致幽门堵塞进食不畅,医生埋怨他把病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再不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在医生的劝说下,他只好住院作了胃切除手术。但手术后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审理室又闪现出他往日那忙碌的身影。
他办过的案子个个都是铁案
“把每个案子都办成铁案,是我们办案人员的责任”。这是高步强常对审理室同志叮咛的一句话。在日常审案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二十四字”办案方针,把案件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把案件审核关。按他的说法:“经我们审理过的案子,必须严把质量关,决不放过一个违纪者,也不冤枉一个当事人”。
2002年,一名县级领导干部路遇一起交通肇事,肇事车内大部分人员受伤,其中一名轻伤人员向该干部求助,该干部理也未理扬长而去,一名重伤员因救助不及时而死亡,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肇事单位的全体职工纷纷来到市纪委,要求严肃处理这名干部见死不救的不道德行为。纪委立案调查后,这名干部对交警部门承认的事实又予以否认,加之入卷材料前后矛盾,疑点重重,没有其他旁证材料佐证很难定案。节骨眼上,这名干部又托上级领导给高步强打招呼施压,希望审理上不要太叫真,给自己留条后路。也有老同学劝高步强“审案子灵活一点,与人方便,与己也方便。”认事不认人、公私两分明的高步强组织人员经过半个月重新调查取证,终于拿到了两个重要现场目击者的佐证材料,弄清了事实真相,使这名干部受到了党纪处分,很快化解了肇事单位干部职工的愤懑情绪。
“高主任审案子那股较真劲,真比大姑娘绣花还细心”。榆林市纪委案件审理室的同志如是说。某县一乡镇医院原院长李某,十年前县政府以他做结扎手术有假为由将其开除公职。李某不服,多次含冤到县上申诉,县政府及其监察局几次复议复审,均维持原处分决定,并提出每月发给李某600元生活费,让其不要再上访了。李某仍不服,在无奈之中,有人点拨他:“找市纪委高步强,准能为你平冤”。高步强接过李某的申诉后,亲自拟定复查提纲,并派出审理人员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山区李某原工作的医院,细心翻阅1990年至1993年上百本计划生育手术登记簿,走访了数十位知情人和计生专家,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否定了原认定的部分事实,建议县政府将开除李某公职处分变更为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复核决定落实后,65岁的李某握住高步强的手,泪如泉涌地说:“是你还了我的清白,我死也暝目了!”
高步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经过十多年的苦心修炼,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素质,对部属精心审理过的重要案卷,虽未直接阅卷,但他总能在初审报告中发现蛛丝马迹的疑点,要求审理人员证据不足的要重新补证,定性不准的要推翻重来,处理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天长日久,他就成了闻名全市的“活字典”。尽管如此,不论各县(区)业务中遇到什么样的疑难问题找他咨询,他都会认真慎重地答复,从不凭想当然办事。某县党员周某犯罪受到判处缓刑后常年外出打工,县纪委在决定开除其党籍处分的时候,因无法与当事人见面犯了难。高步强接受咨询后,他明知道不与当事人见面也可以开除党籍,但他没有草率答复,而是认真查阅文件规定。经过一个下午的紧张查找,终于在中纪委《关于所要做出的处分决定和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同犯错误党员见面的具体办法》中找到了“无法见面的也可以不履行见面手续”的条文规定,咨询人员得到准确答复,感动地说:高主任赢得审理“活字典”是靠辛苦换来的,真令人佩服!
10年来,经高步强主持审理的案子近300件,没有出现一件有理申诉案,更没有出现过一例错案。走访高步强三任领导,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步强审理过的案子,个个是铁案,不论时间多长,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打铁还得自身硬
为了严守审理工作的关口,不拿党性原则送人情,他特意约法三章:送礼一律不收,请吃一律不去,说情一律不理。为维护神圣的党纪政纪筑起了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火墙”。
在办案过程中,曾有一些当事人为了达到轻处分的目的想给高步强送钱物,但无一例外地都吃了闭门羹。一次,一名犯有受贿错误的当事人案件移送审理后,该人来到高步强家说:“处理上不就是个手高手低吗?你看能不能给我网开一面处理轻一点”。说完就放下2000元钱。高步强不仅未收他的钱,还严厉地批评了他,并明确表示:纪律是严肃的,不是用来做交易的。最后,在高步强主持下审理室按照有关纪律条规提出处理意见,这名当事人受到了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
有一年,一个企业的经理因挪用公款问题受到党纪处分,因该经理的案件具有典型教育意义,高步强就决定以此案例在这个单位进行“以案说法、以案说纪”警示教育。当得知高步强这一特殊决定后,这个经理便托人给高步强说情,并言明放他一马,事后必有重谢。但被高步强断然拒绝。这个经理看对高步强来软的不行,就扬言高步强真是一点人情都不讲,他硬要来单位搞警示教育,到时候来了就让他不得好走。面对恫吓威胁,高步强斩钉截铁地说:“怕恫吓,我就不干纪检”。在召开警示大会那天,高步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讲话,让参加会议的全体干部职工深受教育,就连这名经理也受到了触动,当场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决心改正错误,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接受组织的考验。
案子审结以后,在当事人所在党支部大会上宣布处分决定是一项重要工作。当事人往往碍于情面,都不想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每当此时,从各方面的说情风便接踵而来。可高步强态度很坚决:“宣布处分是一道铁打的程序,天王老子说情也不行”。为此,使一个个说情者吃了“闭门羹”。一次,高步强中学时期的老同学,因经济问题受到党纪处分,他听说按程序高步强要到他们单位宣读处分决定。老同学知道千条计、万条计也难打动高步强的铁主意,便“曲线”找到高步强的妻子说情:“求你给老高说说,不看僧面看佛面,给处分没帮忙我没怨言,宣读处分的事就算了,免得让老同学再丢一次人”。他好话说了一箩筐,高步强的妻子也没松口,便悄悄放下装有500元的信封出门而去。事后,高步强不仅如数退回了500元“人情费”,照样到他们单位党支部大会上宣读了处分决定。从此,这名老同学生气地再也不和他来往。
在不少人的眼里,高步强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要办点私事很容易。但他从未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和亲戚谋取过任何私利。他兄弟姊妹6个,除他“吃公饭”当干部以外,其他5人都是农民,他们都想要找他这么个“当官的”办点事,结果都碰了软钉子。由于高步强坚持原则太正统,自己的独生子大学毕业4年多了,一直在外地打工,有些企业老总听说后,主动提出聘用他儿子到公司上班,他怕人情债太重还不起,就婉言谢绝。她老伴知道后气得半个月不和他说话,埋怨他:“一辈子胆小怕事,活得太累太窝囊!”他却劝慰老伴:“我干了20多年的纪检工作,养成了遇事不求人的性格,怕见马克思那天也无法改变了!”
这就是高步强——一位长期默默战斗在办案一线的优秀纪检干部。他的事迹看似平凡、朴实、简单,但无不透射出他对党和人民的满腔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