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廉政教育是一种以具体管理岗位为单元,以规范从业行为、防范廉政风险为目标,按照因时、因事、因人、因岗施教的原则,设计教育内容,细化教育措施,开展个性化廉政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是提高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新举措。搞好岗位廉政教育工作,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五项原则”
1.“个性化”原则。岗位廉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突破以往反腐倡廉教育“千人一方”的模式,使教育对象从群体走向个体,深入到具体岗位,真正做到因岗因人施教,使其成为每个岗位“量身定做”的廉政教育。
2.“互动性”原则。岗位廉政教育强调让受教育主体全面融入、充分参与和全程互动,在参与中勤思考,在互动中受启发,从而变说教灌输式教育为互动启发式教育,能较好地激发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3.“预防性”原则。开展岗位廉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防范岗位廉政风险,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规范职权的行使上,教育党员干部认清岗位廉政风险,严格行为规范,确保苗头性问题早发观、早提醒、早纠正,真正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4.“贴近性”原则。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要针对不同岗位特点,从最容易发生腐败的环节和思想认识最模糊的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查找岗位腐败风险点,科学设置教育内容,使岗位廉政教育从抽象走向具体,更加贴近受教育者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确保岗位廉政教育入心入脑。
5.“系统性”原则。坚持把岗位廉政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通过健全长效机制,使之覆盖到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六管”岗位等各个层次,贯穿于每个岗位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并作为任前考核、上岗培训等的必修内容,最终内化成党员干部的行为习惯。
二、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1.梳理岗位职权,排查岗位廉政风险。明确岗位职权,查找岗位廉政风险,是开展岗位廉政教育的前提。在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认真分析、准确界定岗位职权和履职界限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权力行使中容易引发、滋生不廉洁问题的关键点,采取自己查、相互议、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等多种形式,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确保将岗位廉政风险查得深、查得透、查得实、查得准。
2.区分不同岗位和群体,抓实教育工作。一是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提示教育。按照自主教育、互动启发的思路,组织各个岗位针对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制定切实管用的防范措施。同时,认真梳理本岗位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所肩负的责任。以此为基础,可分岗位填制“规范从业行为、防范廉政风险”提示卡。提示卡分为“岗位廉政职责”、“岗位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党纪法规警示”四个栏目。通过一人一卡定点到岗提示教育,使各级干部认清岗位廉政风险,知晓从业规范,严守法纪底线,自觉廉洁从业。二是开展岗位党课教育。党课教育到岗位,分类分岗位进行廉政党课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政党课教育,部署反腐倡廉重点工作任务;深入“六管”部门,面对面地进行廉政党课教育。同时,将廉政党课纳入到各类上岗教育培训规划,对不同岗位干部进行反腐倡廉形势、党纪条规和典型案例等内容的党课教育。三是开展岗前(任前、事前)廉政教育。应重点在因人、因时、因岗、因事施教上积极探索。如:对新提职提级和公开招聘到机关的干部,分层进行岗前廉政谈话;元旦、春节前夕,组织铁路局机关“六管”岗位人员签订党风廉政保证书,关口前移,事先预防;在工程、物资招投标等重要事项前,组织评委等有关人员签订“廉政承诺”,进行提醒告诫教育;推行岗前、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和网上在线测试制度,将考试结果与干部任用挂钩。四是开展岗位党纪法规教育。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纪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的同时,重点学习与本岗位履行职责、权力运用紧密相关的法规制度和行为准则,定向到岗进行法规制度教育,增强针对性。实践中,我们先后对工程、物资等10个关键岗位干部,分别明确应知必学法规制度146项。如对于领导岗位人员,重点安排学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三重一大”问题规定》等16项法规制度;对物资管理岗位人员,重点组织学习《招标投标法》、《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等11项法规制度。五是开展岗位警示教育。区分不同对象,注重用同岗位或相近岗位上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教育党员干部,力求最佳警示教育效果。我们结合“小金库”治理等重点工作,针对不同对象编发6期“以案学纪”材料;分工程、物资、资金资产、组织人事等领域,每个领域又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岗位,整理铁路系统6年来各类违纪违法案例,分类分岗位开展警示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3.搞好结合,不断提升岗位廉政教育效能。充分发挥岗位廉政教育融合性、拓展性强的优势和特点,针对查找出来的风险点,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和改革措施等多种手段进行防范,力求最佳预防腐败效果。一是围绕风险抓改革,与深化体制创新相结合。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环节;进一步改善权力结构,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构架。二是围绕风险建制度,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相结合。抓住违规违纪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和各个管理环节的廉政风险,加强制度创新,健全监督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努力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三是围绕风险抓监督、抓惩处,与解决本单位本部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一方面,对各个岗位、各个管理环节的廉政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明确监督重点,硬化监督措施,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结合开展岗位廉政教育,采取组织开展自查自纠、专题检查、执纪办案等措施,认真治理收送现金、购物卡和借机敛财问题,认真治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发包、物资采购招投标活动,以及公款高消费、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
三、必须突出“四个注重”
1.注重形成工作合力。在岗位廉政教育工作中,党委的统一领导是关键,党政齐抓共管是合力,纪委组织协调是保证,群众参与是基础。因此,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合力推进、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大教育”的共同目标和“大协调”的工作格局。
2.注重坚持以人为本。岗位廉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注重事前防范,最大限度防止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因此,在找准风险点和化解岗位廉政风险时,必须把措施细化到具体岗位和每个党员干部,细化到权力行使的各个具体环节,确保职权运行到哪,风险防范任务就落实到哪,绝不能有死角;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动性,使党员干部自觉预防腐败。
3.注重加强督查落实。坚持把岗位廉政教育作为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规划、年中有督查、年未有考核,并把检查考核情况作为党员干部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与年度评先、提拔任用相结合,确保岗位廉政教育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4.注重形成长效机制。岗位廉政教育不是一次活动,也不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种全覆盖、全过程的常态化教育工作。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形成覆盖全局所有岗位、更加系统规范的立体化廉政教育模式和长效机制。■
(作者系西安铁路局安康电务段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