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3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原副乡长、111国道建设指挥部喇叭沟门分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张卫国等9名被告人在该市二中院受审,面对一笔贪污钱款去向,张卫国直言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惯了,零花完了。
一个副乡长,是人们眼中的“小官”。然而就算是“小官”,权力也不见得小,敛财的“能力”也不见得“弱”。据报道,张卫国伙同他人作虚假评估并发放补偿款,贪污人民币259万余元;伙同他人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共计人民币2700余万元,并且利用主管拆迁补偿工作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现金50万元及价值人民币9万余元的手表两块。仅为小小一个“乡官”,却有“大贪”的“大手笔”,让人震惊。
“小官大贪”现象值得警惕。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这种现象高发于土地运作、拆迁补偿、城镇建设工程等涉农惠农领域。因此,对这些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更需要加强,需要强化这些领域的廉洁阳光透明程度、发挥违法乱纪案例的警示作用,让警钟长鸣,让领导干部保持对权力廉洁运行的敬畏。
张卫国式的“小官大贪”就是一部深刻与鲜明的反面教材。在庭审中,对于一笔50余万元的贪污款,张卫国称都用于日常消费、应酬和赌博了。当公诉人追问他是否用于购买房屋等大件物品时,他不耐烦地否认,称自己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惯了,真的是零花掉了。让一个小小“乡官”走上贪污、受贿、诈骗不归路的,正是物质奢华享受的“包袱”,是从“零花钱”而始的奢侈及糜烂,让他一步一步地被腐败的毒素腐蚀灵魂,产生了可怕的“质变”。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零花钱”虽小,也会种下“恶果”,也可将人推向毁灭的深渊。50万元只是零花钱的这种荒诞且不经意的声音,当给我们敲响警钟:管好自己的双手,守好自己的责任,听从身边温馨的从政提醒,敬畏周围的民声民意,遵守头顶上空的法律,这样才能让我们守住精神的家园,守住平凡的幸福,守住灵魂的高尚,守住党纪国法的防线,才能树起领导干部的公信力与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