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打印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途径,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近一个时期,利用下基层“三问三解”这个平台,我深入到县直机关、乡镇、村及企业,采取听汇报召开座会、走访群众等方式,就当前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调研。

总的来看,近年来,白水县以教育引导、完善机制强化督查为主线,先后在全县开展了“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创先争优”等一系列作风整顿活动,全县各级干部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强化,形成了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良好氛围,服务水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但从近期的调研中发现,一些党员干部还存着学习风气不浓、精神状态不佳、执行纪律不严、民主意识不强、廉洁意识不牢、工作效率不高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县委政府工作部署的顺利贯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当前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调研发现,干部作风建设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有着比较复杂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从主观上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群众观念淡薄。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在工作中没有很好地执行群众路线。有的只坐办公室听汇报从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就是下基层也是围着车轮子转,隔着车玻璃看,走马观花,摸不到实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则是“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问题哪里来哪里去”。二是个人主义至上。一些党员干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思考问题和作决策不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最高标准,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有利的就干,不利的就不干。三是服务能力不强。在新形势下,群众对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平时,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热爱学习,不善于学习,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为群众服务的基本功不扎实。

(二)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和思想的多元冲击产生趋利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利益主体多元化、逐利明显化,一部分党员干部心态失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抬头。少数干部宗旨观念不强,导致吃喝风、赌博风、婚丧事大操大办风等三股歪风屡禁不止。二是政治思想教育缺乏有效性。尽管我们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始终抓得比较紧,经常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对党员干部的说教比较多,对影响党的作风和党群关系的人和事惩处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的说服力,干部责任心淡漠,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不作为,不干事。三是干部监督管理缺乏严肃性。一些干部组织纪律观念淡漠,把党的纪律、工作纪律、政治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置之脑后,置若罔闻。个别单位负责同志疏于管理,单位内部管理混乱。在乡镇,干部“走读”成风,不仅领导干部搞晚上轮流“值班制”,一般干部也跟着轮流“走读”。在县直机关,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现象较普遍,不少干部中途擅自脱岗、离岗,出去办私事,工作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引导。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示范引导,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首先,要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真正从思想上亲民、感情上爱民、行动上帮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次,要坚持联系群众制度。在县、乡机关中推行“三三制”工作制度,保证机关干部三分之一时间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蹲点,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调查研究。第三,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除县级领导带头抓好联系点外,全县所有县级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每人都要抓好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实行“五个一”制度,即“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联系一个贫困户、联系一个贫困企业、联系一个下岗困难职工、联系一个贫困学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勤到点,真驻点,实抓点,真正把联系点办成各项工作的示范点。第四,要夯实责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实行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定期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梳理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及时制定改进措施,跟踪检查,督促落实,确保干部队伍作风不断优化。

(二)完善考核评价。建立以任期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以岗位分类为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或一定阶段内的工作目标以及具体的奖惩措施。对能够量化的,进行量化评估;对难以量化的,采取定性民主评议来确定。创新考核方法,坚持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单项考核与全面考核、重大事项及时考核与定期通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察掌握干部的工作实绩。

(三)加强督促检查。纪委、组织、人社、“两办督查室”等相关单位,要切实负责,认真履行好职责,及时了解和掌握县乡两级机关思想作风动向,为县委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督查的形式上,要实行“五结合、五为主”的办法,即: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以抽查为主;听取汇报与走访群众相结合,以走访群众为主;查资料与看现场相结合,以看现场为主;查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以促后进为主;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监督检查,对一些重大问题,要重点督查,跟踪查促,直到问题解决、工作改进为止,以保证作风的好转。

(四)严格责任追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相关制度规定,对重大决策、重要项目进展情况、重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加大对干部作风投诉案件的查处,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对县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及时按进度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对工作中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等行为严格予以问责。深化效能督查,建立部门履责监督问效机制,对庸碌无为、敷衍推拖、工作进展缓慢、推进不力、效率不高等强化问效督查及考核,并实行履责情况报告反馈制度,提升工作效能。

(五)强化监督约束。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及时发现纠正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加强对领导干部日常审计监督,从重离任审计到重届中审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建立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情况报告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定期将个人的作风情况及时向上级纪委和干部群众报告,接受组织评议和群众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在充分运用好上述监督方式的同时,调动人大、政协、检察机关以及社会舆论等方方面面监督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及时发现问题,把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严肃追究和惩处。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失察错用以及不作为、决策失误的领导干部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促使领导干部谨慎用权,防止滥用权力。对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要加以批评和惩戒;对思想政治素质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实绩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要进行严肃处理及时调整。■

(作者系白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上一条: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认真落实五项举项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下一条:改革成本不是“吃空饷”的挡箭牌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