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是中国封建社会宫廷制度的特殊产物。这类人本是中国封建时代侍奉帝王及其家眷的人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官。然而回顾几千年中国历史,宦官弄权得以鸡犬升天的例子却不胜枚举。宦官之所以屡屡得势,不仅在于其傍君身侧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在于他们自有一套“官经”。这套“官经”虽没有总结成文字,却仍不妨碍其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时至今日,仍有一些靠真本事无法立足的人,认为宦官式思维适合特殊的中国国情,对其实现“人生价值”有帮助,所以仍视其为人生的金科玉律。正是因为这些形形色色的抱定宦官式思维的人仍活跃在生活的舞台上,才败坏了社会风气,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进程。
仔细分析一下,宦官式思维有以下特点:
一味媚上。只要你是上司,哪怕只高我半级,我就对你一个劲崇、一个劲媚。只要你说话,哪怕暗示一下,我就不怕践踏法律、违背原则、放弃道义,保证让你心满意足。如果有机会能当上供领导驱使的奴才,那就更乐得屁颠屁颠的。弯腰下跪,溜须献媚,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什么人格尊严?唐人娄师德不是凭着“唾面自干”的功夫而官拜相位的吗?
对下大耍淫威。在有权有势的面前我是狗,在下级和百姓面前我是狼。在我的权势范围内,不独断专行,怎显我的工作能力?不违背原则和道义,怎见我的能量和魄力?不制造几个冤案奇狱,小的们又怎知我的不凡手段?不从百姓骨头里刮点油和从下属那里收些礼,我享用什么,又拿什么奉献上司?
幸灾乐祸。别人那里不见风雨,我这里又怎见彩虹?对手那里不出点儿事故,怎能显出我比他们强?大家都出事故,我这里的问题才能不显眼。上级那里出事故我偷着高兴,腾出位子说不准就是我去坐。下级和老百姓的贫困灾难更让我快乐,这样他们才能更多地求我巴结我,否则我上哪里去找那种人上人的美妙感觉?
擅长内部倾轧。古语说的好:两贵不可双,两势不可同。双、同必争其功。所以我不整别人,怎能保证别人不整我?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我必须牢牢踩住那些想分一杯羹的人;为了保住位子,我必须运用手腕破坏同事间的关系;为了升迁,我必须想法给那些对我不利的人使绊子、讲谗言……什么互相配合,互相补台,那是大道理,是说给别人听的,我只知道先下手为强。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忧国忧民还轮不上我的份儿。对于单位来说,我是几百几千分之一,对于国家来说,我是十三亿分之一。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就不差我这点关心爱护。而对我个人来说,我却是一分之一;对我家庭来说,我甚至是一分之一百、一分之一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把我这点责任心和爱心投向单位、社会、国家而显得沧海一粟,还不如将它留给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亲戚、朋友。
工作和生活中注重“结网”。关系网的巨大功效已是妇孺皆知,因此结好关系网是水平、能力的体现,更是个人事业、子女前途的关键所在。要结关系网就必须在工作中搞特权,以特权联系,结交那些对我有用的人,再把消遣娱乐变成交易会,或捧或逗,看人下菜碟,直到把对方网罗成自己的死党。
不可遏制的贪欲。没有钱财,如何能使关系网结实,又怎能去攀高结贵?都说“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捞不着、收不到就是没本事,就不知何是“潇洒”,何是“气派”,啥叫“时髦”,啥叫“现代”。再说现在的官不让世袭,虽说自己这辈子无忧了,可下一代怎么办?我也知道留太多的钱财给儿孙没什么好处,但别人都给后代留下巨额财富,我不为儿女们准备点儿,那他们不就输在起跑线上了么?怕老百姓?一来我听不着,二来骂不死,人家吃不上葡萄你还不让人家说葡萄酸!什么青史留名?首先,都能青史留名吗?再说我看比干、包公、海瑞这些廉吏还没有秦桧、魏忠贤、和珅名气大呢!
游刃有余的“阉割”功夫。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阉割功夫的真谛。什么主义、思想、理论、学说,只用其壳;什么理想、宗旨、信念、原则,只取其皮。把群众利益变成制陶的泥胚子,随意捏制,把规章制度变成橡皮筋,随我伸缩。比如上面要求解放思想,我就冲破原则制度;上面强调实事求是,我就去适应“世俗潮流”;上面强调要为群众办实事,我就去打造政绩工程;上面要我当好代表,我就“代表”人民去周游发达国家。再比如对那些和我是一个圈子的人,你说他给单位和国家造成损失了,我说他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交点学费是难免的;你说他吃喝玩乐了,我说他是工作需要;你说他道德败坏,我说他不拘小节。对于那些和我不同道的人,你说他有文凭,我说他没水平;你说他廉政,我说他不懂人情;你说他管理严格,我说他协调能力差;你说他主持正义,我说他是榆木疙瘩……
宦官式思维的具体表现可谓不胜枚举,发展到今日,不但具有中国特色,还有时代特色。而且处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宦官式思维还有愈来愈多之势,如此下去,于国于民都有莫大的害处。所以宦官式思维值得所有有识之士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