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与善恶论读胡锦涛总书记荣辱观有感
打印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浮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荣辱观的精辟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包含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为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指明了方向。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就有过人性“善”和“恶”之争。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倡导实施仁政,反对暴政;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但经过主客观的努力,能够走向完善。如在《劝学》篇中,荀子既强调环境和教育等客观因素对人的影响,环境可以使你失败,也可以使你成功,关键看你是否“善假于物”,又强调了主观因素的作用,“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成,怠胜敬则败,”同时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又说“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认为一般人如果长期善行便可成为圣人。而且再三告诫人们,且莫抱怨自己的善行不被人理解或发现,善行需要积累,需要持之以恒做下去,终会被人承认,从而得到人们的尊敬。试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就提出,并且经过二千年来人们的学习流传,一一印证在人们的脑海里,无时无刻不在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在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通过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从而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从而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等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党夺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对我们党的一代又一代人思想意识产生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我们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使我们党立足世界政党之林,使我们国家创造了现实社会的历史性辉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现实社会中,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出现了一些人丧失做人的基本良知,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是非混淆;更有甚者丢掉了社会的基本公德,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为所欲为,既危害社会,又使自己走向罪恶的深渊,最终遭到人民的痛恨和唾弃。关键是这些人忘掉了正确的荣辱观,忘掉了积善成德的传统美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结果。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荣辱观,是一年多来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形成的丰硕成果,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特别是对延安精神的发扬和光大,是对社会公德正反两方面爱憎分明的集中体现。既有人人都应具备的崇高理想,又是人人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因此在全党上下大力开展学习,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动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社会全体成员真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追求真善美,勇于排斥假恶丑,更进一步地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成为我党战胜一切困难、克服艰难险阻的冲锋号角,激励人们,鼓舞人们,竭尽全力,善始善终,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牢记“八荣八耻”,争当时代先锋。

  


上一条: 心系百姓 服务发展 精心打造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舆论平台陕西省渭南市创办《环境热线》节目的探索和...
下一条: 反省别议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