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城建 心牵市容记党和人民的好女儿孙晓燕
打印



  蒲城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为黄土高原与渭河谷地的衔接地带。此一方沃土,地广物博、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堪称文明之乡。从帝尧治水,后稷教稼伊始,蒲城周封贾国秦置重泉,汉设莲勺,魏立蒲城,唐又有奉先之擅变,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淀积了丰厚的传统,产生了无数优秀人物。爱国名相王鼎、“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千古功臣杨虎城、水利大师李仪祉等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江山代有新人出。在蒲城这个文明之乡,近期到处传颂着市容局局长孙晓燕一心为城建的感人事迹。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为让蒲城县成为美好家园,孙晓燕与全局干部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蒲城的城建工作屡创佳绩,在整治市容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等多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推动蒲城的经济发展谱写了一曲美丽的人生之歌。

  情系城建 政绩铭刻市民心头

  “一幅绚丽的图画,一首优美的乐章”,是孙晓燕心目中理想的城市。历经沧桑,蒲城这个文明之乡,城市建设令人汗颜,各条干道早已超期服役,路面严重龟裂,人行道花砖支离破碎。一到雨季,主干路段雨水成河,出租车在河里打转,救护车经常上演“纤夫的爱”(车上有急病人,医生护士不得不用绳子拉着过“河”)。于是,堵塞的下水道里留下了城建人的足迹,清理恶臭的污泥、令人作呕的垃圾,这一切在孙晓燕与全局干部职工眼里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让市民在下雨天有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承担着城市排水1/3的主道迎宾路改造被县委、县政府提上日程。时任城建局纪委书记的孙晓燕与全局干部职工一起,在迎宾路开始了那段难忘的记忆。迎宾路改造工程不但巨大而且艰难,孙晓燕与干部职工们每天走的路达到20多里,一天下来,人人是尘灰满面、筋疲力尽。烈日炎炎的夏天,嘴干舌燥的孙晓燕常常向沿街的店主要水喝;雨水绵绵的秋天,浑身湿透的她常常到沿街店铺躲雨,结果却与这些店主们成了朋友。他们调侃孙晓燕说: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看原来是城建局搞基建的。

  在笑声中,店主们被这些城建人忘我的工作态度所感动,打心眼里理解了改造工作对城市的重要性,在拆迁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配合。投资288万元的排水工程、投资222万元的道路铺设圆满完工。包装改造后的迎宾路排水管道直径两米,即使县城规模再扩大一倍,也能承载得起。蒲城千年“内涝”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排水工程埋在地下,看不到政绩,但这些却铭刻在百姓心头,无可辩驳地写进了蒲城的历史。

  以法为鉴 维护国家权益

  “以法为鉴,可知规则。”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依法行政显得尤为重要。毕业于政法学院的孙晓燕,深深懂得这一点。在城建局担任纪委书记的几年间,孙晓燕充分发挥自己熟知法律知识的优势,依法处理了许多起上访、缠访、信访事件,并妥善地处理了工作中许多牵扯到法律的棘手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与国家的利益同时,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

  在对迎宾路一违法建设的宾馆进行行政处罚告知时,城建局按程序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上,行政相对人聘请的专职律师辩称:该宾馆是1998年建成的,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终止2年后,处罚单位不得处罚。”这一看似合理的观点,让参与听证会的同志一时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是好。会后,法制股股长张红玉将这一情况向孙晓燕作了汇报。对于已经吃透各种法律条文精神的孙晓燕,当即指出这一违法建筑的存在,应认定为“违法行为处于一种持续状态”。城建局领导根据孙晓燕这一认定,果断地下达行政处罚决定。后来,当此事诉讼到法院时,法院也同意并支持了孙晓燕的这一观点,使事情得以妥善解决。

  在解放路拓宽改造工程中,先后有78户私人退让户拿来分家析产的分单,孙晓燕对这些分单一一进行鉴定。对于“鉴定”二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它要求鉴定人不仅要有收集证据的能力和分析有关证据效力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更为艰难的还要在亲情、金钱和原则面前,能够作出公正的选择。孙晓燕经过反复认真鉴定,认定在78个分家析产的分单中,只有20个分单有效。仅此一项,就为政府节省了300余万元的拆迁费用。

  心牵市容 谁说女儿不如男

  2004年10月,由于工作出色,孙晓燕被任命为蒲城县市容局局长,这个消息在小城大街小巷不翼而飞。人们听后不免有点担心,一个文雅的女同志,要当一般都是由男性干部担任的市容局局长,在当地这还是头一回听说。12.4平方公里的管理范围,23条街巷,29.4公里长的路段,84万平方米的清扫面积,130个环卫工人和130名干部职工,3740个固定的营业门店,她能胜任吗,她能把蒲城县城的环境卫生整治好吗?

  在蒲城县城,长期以来违法搭建的棚亭和电话亭,严重地影响着市容、市貌,市民对此意见很大,县上也曾多次试图拆除,但都因矛盾错综复杂,一直搁置着未敢行动。孙晓燕上任后,按照合情、合理、合法,宣传教育到位、法律程序到位、与城建规划监察大队配合到位的工作思路,集中一个月的时间,一举将330个、占地8600平方米的棚亭和电话亭彻底拆除。

  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不到位历来是市容局头疼的问题,经过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外地先进经验,孙晓燕向县政府常务会提交了对财政供养人员的生活垃圾处理费,由财政代收代交的议案,经批准实施后,大大减少了工作量,确保了经费的足额及时到位。面对垃圾收集和拉运设施老化、数量不足的问题,孙晓燕通过算账对比,向县政府提出购置两辆16方压缩式垃圾车和800个容量为240升的加盖垃圾箱,杜绝二次污染的提案,得到县政府常务会的批准支持。

  过去,收费和市容管理,是两支队伍两张皮,致使各自责任难以落实。孙晓燕广泛征求中层干部及局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经过局领导班子认真讨论和集体决策,采取市容、收费一支队伍管到底的办法,使这一问题得以很好解决。针对市容收费混乱的局面,孙晓燕抽调8名责任心强的干部,分成四组,对城区内的所有费源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台账,客观公正地分解并下达了新的收费任务,从而杜绝费源的跑、冒、滴、漏等不当现象与行为,公正、合理的收费制度获得了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好评。

  为提高市容局干部、职工队伍整体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孙晓燕不惜时间与精力,狠抓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学习,打造出一支作风硬、能吃苦、会干事、能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面对一年365天、天天披星戴月的环卫工人这一奉献群体,孙晓燕非常尊敬他们,时刻关注着他们的生活。有次下雪天,环卫工人宁金财因捡拾道路垃圾不慎滑倒,跌成骨折。孙晓燕亲自带着500元钱去医院看望宁金财,安慰他安心养病。接过500元慰问金的宁金财,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说:“领导把我们环卫工人看得起,等病好了,我还要去扫地,而且比以前还要扫得更干净!”

  忠孝难两全 与亲邻对簿公堂

  “如果要说这一生有什么遗憾的事,那就是没有好好照顾我的父母与亲人。”在工作上非常出色的孙晓燕,在家里却是一个不合格的女儿。长期以来,孙晓燕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到工作中,因而她成了家人和亲属的最大“欠账户”。2004年的冬天,孙晓燕83岁高龄的老父亲,因病三次住院,但孙晓燕因工作太忙,居然没有陪过老人家一天,没有给老人家送过一次饭,喂过一次药。作为女儿,在父亲患病住院期间,却没有去尽自己的孝心,虽然老人一再安慰自己的女儿,工作的事是大事,可孙晓燕至今还是感到非常内疚。

  在解放路的拓宽改造中,为了让解放路真正成为蒲城人思想解放、观念解放的标志路,家就住在解放路上的孙晓燕,每月能往建设工地跑几十趟,这个伯,那个婶的,亲自与家家拆迁户面对面交谈,从中午12点和住户谈协议,一个一个条件往过抠,一个一个小时往过磨,往往到凌晨三四点才签妥协议,被左邻右舍指责为“六亲不认”。

  作为县城北街人家的媳妇,却因拆迁问题,使北街人对孙晓燕产生了不少的误解和怨恨。几户态度特别强硬的亲邻联名状告县政府和城建局,硬是不搬迁,政法学院毕业的孙晓燕自然成为政府代理人。许多亲朋好友都劝孙晓燕说:“你能在城建局呆一辈子?北街的人你都认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你划不着因公家的事,得罪那么多的人。”想象着群众走在宽敞洁净的马路上,想象着匆匆过客对蒲城的惊叹,孙晓燕顶住压力,依然与亲邻对簿公堂。最后,以两审胜诉的结果,有效地捍卫了政府的形象,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孙晓燕的付出,显示出极大的成效,宽敞的街道纵横交错,干净卫生的城市亮丽娇人,漫步在大街小巷的人们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离开之际,孙晓燕的一席话一直萦绕在笔者心头:“没有啥,我就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了一个公仆应该尽的义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让蒲城县城的环境卫生更上一层楼。”多么平凡的话语,多么纯朴的感情,正是这平凡和纯朴连接着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孙晓燕殚精竭虑,不辞劳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一个城市的拥戴,为共产党人“执政为民”旗帜添上一抹耀眼的亮色。

  


上一条: 创新工作思路 构筑反腐防线
下一条: 正气铸风采西安市地税长安分局党风廉政建设纪实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