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事迹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心灵更无法用语言清晰陈述,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用行动兑现了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他,就是陕西省扶风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广谋。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在扶风县这决热土上塑造起了一个“铁纪检”的光辉形象。
“贪财莫进纪检门,谋官莫做纪检人”
黄广谋从1997年开始干纪检,2001年因爱岗敬业、廉洁勤政,受到中纪委、监察部嘉奖,2002年调任到扶风县任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他有一句口头禅:“贪财莫进纪检门,谋官莫做纪检人”。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都敬佩他说话落地有声,事事给大家做表率。
刚到扶风县工作那阵子,有时逢节假日,黄广谋的妻子要坐长途公共汽车从100多里外的麟游县来看望他,机关的同志知道后就建议派车接送一下,他微笑着说:“车是公务用的,她怎么能坐呢?”由于他定了这个规矩,妻子从来没有私自用过单位的车。一次大雪天,由于雪大路滑,公共汽车晚点,他妻子在扶风县车站一直等了两个多小时,回到麟游县已经晚上10点多,由于饥寒颠簸而病倒。她呻吟着给丈夫打电话说:“嫁给你这个当官的,啥光沾不上,寒酸得连个车也坐不成,不知道你晚上睡得着吗?”黄广谋边安慰边说:“谁让我是纪委书记,跟上我,就不要想沾公家的光!”
2006年3月,黄广谋同志对纪委办公室主任说:“帮我租辆车,星期天我想把在麟游县的一些家具搬到岐山县老家。”办公室主任悄声说:“租啥车哩,我给你找辆车行了。”他接过话说:“你不要给我帮倒忙,该给人家多钱就多钱。”星期天,办公室主任和机关的三名同志坐着租来的车到麟游县帮他搬家。装家具时,同志们看到的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旧家具,大家都不相信黄书记家里怎么会这么清苦。尤其是搬裂着两条大缝子的衣柜和自己钉做的床头、床板、椅子时,大伙都劝他:“把这些旧家具送给山里人烧柴去,谁现在还用这些淘汰品!”他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把这些旧家具送人烧柴,我家里人用什么呢?”大家听后不知道再说什么好,心里沉甸甸的。
黄广谋同志到扶风县后,分管纪检、监察、信访、政法工作,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由于工作繁忙、生活无规律,患上了结肠炎。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常常利用礼拜天或晚上输液。2004年冬季的一天,因病情加重,硬是被同志们好说歹说送进了医院,输液刚进行了一半,突然手机响了,一听说法门镇出现群体性事件,他立马拔下输液针头,匆匆赶到群体上访现场,苦口婆心地讲政策、言利害,及时、稳妥地处理了问题。等回到医院,已是晚上10点,值班医生埋怨地说:“好我的黄书记,你不要命了,干啥把你忙的,针没打完就偷着跑了。”等他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值班医生感动地说:“光听人说黄书记是个工作狂,今天我可见识了,服了!”
黄广谋同志秉性耿直,工作认真负责,不论是部门还是乡镇领导,谁工作出了差错,他就当众点名批评,丝毫不留情面。2006年6月,他又一次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几名工作出了纰漏的干部,有些好心人劝他,马上换届了,在这节骨眼上,你都不怕批评人丢选票?黄广谋同志却说:“我不是没考虑过丢选票的事,但我只要在位一天,就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一天,绝不为保几张选票当老好人。”
黄广谋同志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他的声誉和进步引起了很多人的关心。一天晚上,有人打电话给黄广谋说:“老黄,这两天上面来考察班子,听说要动干部,也不知道你有啥想法,我的票看咋给你投?”黄广谋同志在电话里说:“老伙计,感谢你的一片好意,我现在干这事蛮好的,还是把你神圣的一票投给更优秀的年轻干部吧。”朴实无华的语言透射出黄广谋同志对同事坦诚、对党忠诚的崇高思想境界。
“生就的直肠子、刚性子,干纪检就不怕查案子”
黄广谋常对同志们说:“纪检监察干部手握反腐败的大权,若不惩处腐败,就是对权力的贪污,本身就是腐败”。他在查办案件中敢于来真的、碰硬的,不怕得罪人,被老百姓誉为现代“黑包公”。
2002年7月,黄广谋同志带领纪委的同志在查处县某局私设小金库一案时,当事人想减轻处罚,专程坐车赶到麟游县黄广谋家,求他高抬贵手,放一马。遭到黄广谋断然拒绝。当事人看这条路走不通,就另想计策,把小金库中的8万元资金转移到宝鸡市某公司,逼着黄广谋放弃对该案的查处。黄广谋同志就是不信这个邪,非但没有退却一步,反而克服重重困难,把该局小金库8万元违纪资金全部予以收缴,终于将该案彻底查结。
查办腐败案最难过的是人情关,但黄广谋同志却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03年,在查办县某公司经理曹某违纪案过程中,序幕刚拉开,相关当事人就托黄广谋原来的老上级和县上的个别领导说情,劝他不看僧面看佛面,案子别查了,免得得罪人。黄广谋顶着压力,与12名办案人员一起,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查清了曹某及公司一名副经理和会计的贪污受贿等问题,同时还查出其主管上级某局私设小金库达30多万元的违纪问题。这时候,原来说情的人一看案子闹大了,赶忙从宝鸡市专程到扶风县,请求黄广谋睁只眼闭只眼处理时候轻一点,没想到遭到黄广谋婉言拒绝。说情人碰了一鼻子灰,气呼呼地摔门离去。在黄广谋的坚持下,涉案3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理,违纪违规资金被全部收缴。
查办案件犹如上前线作战,黄广谋同志的胆识和责任随时都在接受严峻考验。2004年底,他接到群众反映县某单位主要负责人存在严重经济问题的举报信,立即派办案人员进行初核,当天晚上就有好心人对他说,此人干过乡党委书记、当过县工会主席,神通广大不好惹。黄广谋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我生就的直肠子、刚性子,干纪检就不怕查案子!”为了对党和人民负责,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办案人员一鼓作气将全县人民关注的这起难缠的案件彻底查结,当事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四年。
黄广谋同志不仅重视查案件,在治标上下功夫,而且注重预防,在源头治理上做文章。经过多年的办案实践和调研思考,黄广谋同志深刻认识到群众举报最多的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违纪违法问题,查办的案件基本上也都是经济问题,而发生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不民主,各单位实施“一支笔”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致使对“一把手”失去有效监督。为了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黄广谋同志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和纪委的一班人研究制定出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实施集体决策和财务会签制度实施意见》,并向县委常委会作出专题汇报,县委常委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以县委名义印发全县贯彻执行。从此,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结束了长期以来一把手“一支笔”审批财务的做法,全部实行财务报销必须三人把关签字的会签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有效地避免了领导干部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干纪检不是不要家,而是为了大家顾不了小家”
纪检监察干部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家庭也有一本难念的经。作为一名基层纪委书记,怎么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黄广谋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
黄广谋同志的父亲2000年病故后,两个弟弟在外工作,身患高血压的70多岁老母亲一人住在农村老家。他早就想把母亲接到扶风居住,以尽孝道,但由于在扶风没有住房,加之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条件实现他照顾母亲的夙愿。2006年4月的一天早上,受黄书记托付照顾母亲的堂弟,去家里送饭时,发现老人晕倒在地,就打电话催他回来。黄广谋回到家后,赶忙将母亲接到县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等脱险以后,把照顾母亲的事安顿给家里人,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跟着你这个老黄啊,没享过一天福。”每当听到妻子的这些唠叨,黄广谋心里总是泛出难言的酸楚。他妻子长期在基层小学任教,工资低,又辛苦,多次给他提出调换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单位,他嘴上虽然答应,但一直拖着未办。近几年,他妻子因积劳成疾,患上了忧郁症,经常失眠,身体越来越虚弱,打针吃药无济于事。大夫告诉他,长期分居只会加重病情,最好把妻子接到身边,使她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才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把妻子调到扶风县自己身边工作,不会有多大困难,但他顾虑有人说闲话,影响不好,他只好把苦楚埋在心里,从来也没给谁提出过调动妻子的事。时间长了,有些部门的领导才知道一天到晚忙着干工作的黄书记家庭还有这个困难,妻子长年有病,就主动提出帮助他把妻子调到扶风来,黄广谋婉言谢绝。这件事,在扶风县被传为佳话。
黄广谋同志的三弟和弟媳相继下岗,两人的生活费不足400元,加之孩子还要上学,生活十分困难。三弟多次找他,让帮忙找份临时工作干。黄广谋心里想,给亲兄弟找份临时工作干,不会费多大的事,但考虑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性,今天咱求人一尺,明天别人可能就求咱一丈,这件事再简单也不能办。最终他三弟只好自己去找工作。尽管他对家里的人要求很严,但是他对同事、部属和普通老百姓,不管谁遇到困难,只要他能解决,都尽量去帮助。退居二线的县政法委副书记孙建斌一次对黄广谋说,儿媳妇下岗了,家里生活困难,请他帮忙找个临时工作干。黄广谋考虑到孙建斌在位时,先后稳妥处理过100多起突发性事件,为维护社会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忙一定要帮。经过他的协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孙建斌儿媳安排在县绛帐地段医院工作。
黄广谋同志是纪委书记,更是一面旗帜。在他的感染带领下,扶风县纪委全体同志团结一心,奋力开拓,各项工作在宝鸡市一直名列前茅,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被宝鸡市纪委、监察局评为查办案件工作先进集体,2002年至2005年又被评为宝鸡市纪检监察先进单位、信息工作等先进县单位。开弓没有回头箭。黄广谋同志正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在反腐败斗争中书写着更加壮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