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的这个春天,和着“两会”而来的春风,中国共产党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行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也已轰轰烈烈地展开。
为了明天,我们回顾昨天。应该铭记的历史太多,黄天厚土的大西北,千沟万壑的延安,谁都不曾忘记那十三年。
十三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一曲《东方红》,唱出了1949年10月1日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胜利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的背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什么样的延安精神引领着中国人民走过了昨天,走到了今天。
1942年12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说:“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标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延安精神就是整风后形成的以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为核心的革命精神。
遥望,宝塔;追忆,从1935到1948,岁月里的延河边走来了种地的毛主席,纺线的周总理,拾粪的朱总司令,身后还跟着“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
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窖洞的灯依旧彻夜通明,照亮了陕北的天,瓦蓝瓦蓝的,自由的阳光里,是羊肚肚手巾下满脸的幸福。
仰望——
我们看到一座山,巍巍挺立;
我们看到一条河,汩汩涌动;
我们看到一群人,光彩闪耀。
这是一个民族的认知: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9年9月,刚担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出外视察,第一站,延安。在延安,他专门题词——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让昨天、今天、明天在这里驻足。
今天,中国共产党把亲民政府的绶带披在了共产党人的双肩,“三个代表”写进了宪法,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官员的苍天,执政为民是执政党对自己的要求,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感动中国让我们记住了“为官一任,就要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好事”的牛玉儒,还有“共产党人的功德碑,应该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的周国知,更不能忘记郭秀明那句:“不把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中,我死不瞑目。”
西部正在奋进,为了建设一个经济强省;中国正在崛起,我们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让我们胸怀全局、心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坚持“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坚持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扎实地开展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为了明天,让伟大的延安精神放射出时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