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如一日,她的足迹,遍布蓝田县的山山水水、白鹿塬上;她用女性独有的柔情和爱心,来诠释一位女纪检干部的风采;她在平凡岗位上无怨无悔,只因为心中有份特别的情、特别的爱;在她“下访”的时候,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她一声“大姐书记”……
很早就听说蓝田产美玉,而且名人云集,有我仰慕的唐代诗人王维、现代作家陈忠实,让他们声名远播的《辋川集》、《白鹿塬》,就是在闲居蓝田时著成。三八节前夕,我们赶往距西安35公里的蓝田县纪委,途中我们无心领会王维笔下,那“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美景,因为我们急切地想见到蓝田县纪委这位女书记。
心系群众,百姓有了“说话人”
给不少干部的印象是,纪检工作常常面对面地得罪人,做好纪检干部难,做好女纪检干部更难,李渡楼对此有更深的体会。她认为信访工作就是倾听百姓心声,替百姓说话,为百姓解忧。15年来,她接待的上访群众至少也有上千人,面对群众的上访,就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待。让她记忆较深的一次是,在她刚到纪委工作不久,五六个山区的群众在下午快下班时来到县纪委,投诉一名乡长工作作风粗暴,扯破了他们的衣服,要求给一个说法。了解完情况后,眼看暮色已浓,山区的群众又回不了家,她借来棉被,给他们安排食宿。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赶往三四十里外的这个乡镇,一听说李渡楼的来由,这位脾气急躁的乡长以为她无故来找事,对她发了火。她认真地核实了情况,耐心细致地和乡长进行了一上午的谈心,这位乡长被她认真劲打动了,表示要向这几名群众道歉。事后,这位乡长为自己态度不好要请李渡楼吃饭道歉,被她婉言谢绝。信访工作中,她常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的群众和干部,但她总能耐心细致地将大家的怨气化解,她知道自己此时就代表纪委的形象,必须给大家一个说话的地方。蓝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三分之一的山区乡镇,为做好信访工作,她常常要跑几十里山路去下访,脚上时常就会打起水泡,跑一趟山路腿就得疼上一两天。正是凭着这股韧性和干劲,在她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该县近三年初核238件上访案,立案19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67人,挽回经济损失68.3万元,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铁骨柔情,群众赞为“百姓官”
对李渡楼来说,纪检监察工作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就必须在办案中敢于碰硬,要有铮铮铁骨,也要用女性独有的细腻和耐心来发现蛛丝马迹。在从事纪检工作15年中,李渡楼办理了100多起案子。在刚刚分管案件查办时,为提高办案质量,她先后带领纪检干部和乡镇纪委书记到延安市和其他兄弟县“取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些乡镇多年办案的“空白点”消失了,同年,该县辋川乡纪委书记被中央纪委评为办案先进个人,县纪委的办案工作也受到了省、市纪委的表彰。1999年7月,李渡楼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该县玉川乡民政干部贪污扶贫款,她立即带上2名纪检干部,赶赴距离县城100多里地的玉川乡政府调查此案。她一方面查票据,一方面走访扶贫款发放的对象。让她想不到的是,跑几十里山路好不容易找到了调查对象,群众却对此缄口不言。为打消群众的顾虑,她确定了八九十户调查对象,跑一次不行,就跑上八九次。最终,一位大妈忍不住动情地对调查户说:“娃呀,你就不要让这闺女沟沟坎坎的、几十里路地朝这儿跑,让人看了心疼!”突破口就这样被她用真情打开了,贪污扶贫款的2名乡干部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让不少男同事佩服的是,三伏天男的查一会票据,就热得汗淋淋地发晕,她却能一动不动地坐上一下午查票据;别人谈过话的对象,她不肯放过,二次谈话也能找到一些线索,这也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份祛邪扶正、心系百姓的纪检情。
一心工作,丈夫眼中“贤内助”
说到李渡楼的伤心处,就是这十多年来没有照顾好孩子和丈夫。李渡楼的丈夫在邻县的乡镇工作,两地分居十多年,平常照看孩子就全靠她一个人,而自己的工作却常常没有正点,忙的时候,就给孩子一两块钱打发孩子到街上买碗凉皮吃。办起案来,有时一出门就是两三天,孩子冷暖饥饱、日常功课总让她牵肠挂肚。让她欣慰的是,孩子不负所望考上了大学。她和丈夫二十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也在县城买下一套七八十平米的住房。就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的前天晚上,县纪委打来电话让第二天赶到乡镇去办案。工作就是命令!她没有向单位请假,二话没说第二天一早就去办案了。赶回县城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迈进家门,看到丈夫一个人在布置新房时,她流下了热泪,给她更多感触的是,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经营好这个家。看到这情形,丈夫忙在旁边打趣,“官夫人,新房已布置妥当,请夫人检阅!”而在丈夫眼中,妻子既要照看好孩子,又要干好工作,这些年她确实不容易,有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已经很知足了。
出蓝田县城后,我们沿灞河西行,途经东汉才女蔡文姬墓,纪念馆前的一副对联却萦绕在我们脑际,“地留芳魂万载土含香,幽怨胡笳千秋成绝唱”。一方水土,一方人情,蓝田县的人常说,玉以蓝为美,人因德而馨。从李渡楼的身上,我们也找到了她一心工作、心系百姓的品德和纪检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