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重在“实”上
打印

  求真务实根本准则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实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严重脱 离群众,对群众的困难视若无睹,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安危掉以轻心,致使群 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工作长期不能取得成效。 尤其是纪检监察工作,如果不能恪守求真务实的本质要求,听任对群众不负责任的不良工作 作风的滋长,听任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行为的蔓延,势必会直接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

  曾读到《谁为腐败撑起保护伞》一文,说的是山东省某市的6名干部向纪检监察机关反 映一腐败官员的腐败事实。可他们去了几次,纪检监察机关“一片繁忙”,谁也没有时间 接待他们,他们留下的举报材料也如泥牛入海。最后6名举报人还是借助新闻媒体揭开了这 位腐败官员的腐败事实。文章最后指出:从决心举报腐败者的腐败事实,到罢免其职务,举 报人为此努力了4年,反腐败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6名举报人虽不是高官,可跟平民百姓比 起来,他们都是国家干部,可他们在充分掌握证据的前提下,从体制内部通过正当的渠道、以正常的举报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竟然如此之难,那么,普通老百姓与 任何一级反腐机构沟通一件什么事情,还有多大的可能?还有多少成效?老百姓要参 与到反腐败的行动之中,还存在可能性吗?中央确定的“依靠群众反腐败”的工作机 制还能不能落实?反腐机关的干部,真的有那么忙吗?真的是全忙于反腐败吗?

  读到这一连串语气尖刻甚至有点偏激的反问,身为纪检监察工作者,既有一种如芒 刺背的不安与尴尬,又有几许打破了惯常心态和惯用视角后所带来的警醒与反思,同 时也对目前纪检监察工作中积存的不符合求真务实内在要求的种种痼疾顽症给社会和 百姓心目中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了更加具体而深透的体悟。

  当然,目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有一些是工作程序和 管理制度等客观因素造成的,需要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不可能马上就能消除 。但另有一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是制度、机制和事务缠身、工作繁忙、人手不 够等原因造成的,一言以弊之,便是在思想和工作方面缺少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往大里说,在思想作风上缺少保持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现念,缺少 主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不懂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 终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工作作风上,就是存在着不分主次、忙乱无序 的事务主义,不深入实际、不体察民情、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工作中缺少诚心、耐 心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而这些背离求真务实精神的不良倾向,势必会损害干群关系 ,影响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

  当年北京大学学生提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很豪迈,也很雄壮,在当时也确实起 到了振奋国人、凝聚人心的精神倡导作用。而清华学生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则 更 具有自我期许、自我约束性,更具现实操作性、具体可行性。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现在 不仅需要认识上的清醒、理论上的务虚、精神上的倡导,更需要行动上的自觉、工作上的落 实、现实中的兑付。求真的目的重在务实,而务实又要实在眼前,实在身边,实在当下,实 在手中。嘴里喊着求真务实,工作中却没有半点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责任心,这种只见其 言、不见其行的“求真务实”,群众是不会认可的。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纪检监察干部首 先要以良好的形象、踏实的工作作风、为群众兴利除弊的实际行动和反腐败的实际成果赢得 广大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在强调求真务实时要求的 那样:“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能否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 支持,是决定我们纪检监察工作兴衰成败的一个根本因素。而要顺民意、得民心,就必须以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广大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生活、生产问题解决好,满腔热情地帮助 他们排忧解难。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勇于从“文山会海”和各种应酬中摆脱出来,到有困难 的地方,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愁 什么、恨什么”。总之,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干部作风的改进,并以实际行动遂其所愿 、添其所喜、解其所忧、排其所恨,从而赢得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誉,进而改善党群 、干群关系,这才是最好的务实。


上一条: 兴求真务实之风固执政为民之本
下一条: 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答疑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