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廉名动人心——中国历史上清官廉吏在民众中的口碑(四)
打印


                          百纸参军

   杜暹,唐代濮州濮阳县人,其家五世同堂,杜暹尤其恭敬,事奉继母至孝,乡里闻名。被推举明经,任鹜州参军。当杜暹任满离职时,州吏拿来当地产的纸一万余张送给他作礼物,他只拿了一百张作个纪念。因此称他为“百纸参军”。

    此后杜暹为官一直以清廉闻名,有一次他因公事被牵连治罪,为人公正的大理正杨孚说:“象杜暹这样的人被随意治罪的话,又怎么能激励那些公正清廉之士呢?”特地将杜暹推荐给执政,使其被提拔为大理评事。开元四年,杜暹任监察御史。那时西部边境的官员与突厥可汗不和,上书朝廷互相攻击。杜暹奉旨前往了解情况。他到达当地经调查、了解到主要责任在边境官员,当离开突厥准备回朝时,突厥人送给他很多金子作礼物。杜暹坚辞不收,随行的人劝他说:“您远离国土出使远方,如果不顺着有可能使他们产生猜疑。”杜暹不得已只好收下,却将它埋在住所的地下,在回途中他才派人送信告诉突厥人黄金埋在何处,让他们收好。而这时突厥人如再想将黄金送来,已经来不及了。从此杜暹在西域地区享有极高声誉,开元十二年任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他单骑赴任,第二年即平息了于阗王等诸蕃国的叛乱阴谋,其后在安西四年,他“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后来杜暹又相继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始终以公清勤俭为己任。

                           一钱太守

   刘宠,东汉时人,西汉齐悼惠王刘肥之后,以明经举为孝廉。曾先后任县令、太守、宗正、直至司空、司徒、太尉等职。他待人宽厚,为官清廉,深得吏民爱戴。刘宠初登仕途任东平陵(今山东境内)县令时,就因勤政爱民而深得民心。当他因母亲生病而辞官回家时,来送行的民众将道路都堵塞了,使车辆无法运行,结果刘宠只好轻装偷偷溜走。

    四年后升任预章郡太守,后改任会稽郡太守。会稽当地山民淳朴,却经常遭受官吏侵扰。刘宠到任后经调查研究,废除了苛政烦法,并禁止非法纠察,经过一番治理,会稽郡的风俗为之一变。当刘宠因调职将离任时,山阴县有五六位苍眉白发的老人从若邪山中出来,他们每人赠送刘宠百钱以助行装。刘宠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辛苦地从深山中赶来呢?”老人们回答说:“山谷偏僻、我们没见过郡守。过去的郡守总是不断地派官吏到民间搜刮、侵扰,到夜晚都不停,以至整夜都狗叫声不断。自从您到任后,郡内夜晚听不到狗叫声,民众看不到滋事扰民的官吏。没想到我们在晚年竟能遇上贤明的郡守,听说你就要走了,所以我们相互搀扶着前来送行。”刘宠听后连忙说:“我所做的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好?真是太辛苦各位老人了。”为了不使老人扫兴、失望,刘宠就从他们手中只拿了一文钱以作纪念,因此得了个“一钱太守”的美名。

    刘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他廉洁勤政、家无货积,生活简朴、待人宽厚。一次刘宠步行出京师,到路旁的一个亭舍中休息,亭吏看他的穿着不像个大官,就对他说:“我刚把它清扫干净,是准备迎接刘公(即刘宠)的”,不让他进去。刘宠也不作解释,就不声不响转身走了。刘宠去世后,人们还在绍兴修了个“一钱太守刘宠庙”来纪念他。

  


上一条: 自铸囚枷锁人生
下一条: 反腐广角镜12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