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资本腐败的特点
权力资本腐败是腐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指的是不靠办企业、不靠科学技术,也没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更没有艰苦创业,而是靠一些有权人和有钱人之间的资本运作,使一些有权人和有钱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暴富起来,成为暴富式的富翁。一些房地产商成为权力腐败的最大受益者。一些学者这样总结这些富翁的暴富轨迹:制定圈地计划——摆平土地批租方——最低首付资金——取得可套取银行贷款的土地手续——用承建单位资金做到正负零——搞定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基本完成收益周期。这种不怕“坐班房、掉脑袋”的商人最会抓住两种类型的官:一种是地方上握有资源绝对支配权的父母官,一种是口袋里装着取之不尽金钱的银行官。
当前,权力资本腐败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权力资本腐败使腐败向高层发展,不少省部级干部掉进腐败泥坑。二是权力资本腐败使腐败案件的金额越来越大。三是权力资本腐败不仅仅是金钱腐败,还打上了“色”的色彩,有的腐败甚至就是围绕二奶、小蜜展开的。四是权力资本腐败使串案、窝案的比例大大增加。五是权力资本腐败使当今“家族式腐败”成为突出特点,丈夫、妻子、儿女、兄弟姐妹被卷进腐败案件的很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相当突出。六是权力资本腐败使大量暴富的有权人和有钱人卷资外逃,给国家造成大量损失。七是权力资本腐败使暴富的有钱人和有权人结成生死利益同盟,使反腐败难度和成本加大。(据《反腐败导刊》)
十堰市推行领导干部“歇岗待审制”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任用相脱节的现状,结合实际推行了领导干部“歇岗待审制”,即对拟提拔调整的单位领导干部,市委免职后先不予任用而处于歇岗状态,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出来后再酌情处理。
据统计,2000年以来,该市先后对52个单位的103名拟调整的领导干部严格实行了这一制度,组织部门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对64名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对6名干部进行了提拔重用,同时打破了30名有问题领导干部的“异地为官”梦,其中免职15人、降职10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人,目前仍有3名县级副职干部处于“歇岗待审”期间。(据《组织人事报》)
何谓“苗头性问题”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当“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党委(党组)、纪委和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那么,什么可算作是“苗头性问题”呢?一个领导干部“口碑”极差时。当群众的利益受到当官的损害而又无可奈何、无处申诉时,往往就用“顺口溜”来表达,用“外号”来反映。譬如,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在阜阳市任职时,当地就有这样一句民谣:“只要反腐不放松,迟早抓住王怀忠!”
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富朋友”、没有“穷朋友”,整天只是围着“款爷”转时。云南巨贪李嘉廷在事发之前的“朋友”都是“款爷”,所以昆明一位老板为此断言:“我用脑袋担保李嘉廷早晚会出事。他经常来‘海鲜街’吃饭,都是由老板们买单。那些老板是什么人,为什么愿意这么做,我最清楚。他们是从来不白花一分钱的。”
一个领导干部的周围经常有漂亮的、时髦的女郎出入时。许多贪官的犯罪正是从生活作风堕落开始的。“苗头性问题”不只上述几条。发现“苗头性问题”并不太难,难的是具体的执行。(据《学习时报》)
党内监督条例四个“前所未有”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已颁布。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撰文,用四个“前所未有”来概括这部《条例》的特点和亮点。
第一,正式确立各级纪委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二,统一规定十项监督制度,形成全面整体推进态势,这是前所未有;第三,首次规定党代表的监督责任,从而为全面推行党代表常任制找到了切入点,对发展党内民主有重大的意义,这是前所未有;第四,赋予舆论监督的法规保障地位,在监督条例中正式载明:“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这是前所未有。(据《浪潮》)
“圈地”问题凸显危机
我国24个省市区的初步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开发区已达3837家。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只有232家,占6%;省级批准的1019家,占26.6%;其他2586家都是省级以下开发区,占67.4%。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而许多地方违法授予开发区土地供应审批权,开发区用地未批先用、非法占用、违法交易的现象十分严重。据10个省市的统计,在458.1万亩开发区实际用地中,未经依法批准的用地就达314.6万亩,占68.7%。此外,有的地方借县改市、乡改镇之机,把大量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据《风纪窗》)
八类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取消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我国将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八类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取消。
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明确了这次清理的主要原则:一是部门“三定”方案已明确取消的行政审批(许可)职能,其相应的收费一律取消。二是中央和省已明确取消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其相应的收费一律取消。三是有立法依据但不符合上位法规定的收费,按规定程序予以取消。四是不符合建立统一市场的要求、歧视性的地方保护收费,一律取消。五是在执行中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收费予以取消或降低收费标准或整顿规范。六是行政许可事项及其收费均无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七是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的收费,一律取消。八是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的收费,一律取消。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清理收费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自查自清阶段,第二阶段为审核公布阶段。全面清理工作要在11月底前完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清理收费的情况,包括清理后保留、取消的收费项目、降低的收费标准和涉及的收费金额等,要在11月底前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据新华社)
江西:审计局长也受审计
自去年以来,江西省在市、县两级审计系统内建立起了审计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而回答了社会上普遍关注的“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据介绍,2003年2月江西省纪委、省审计厅等部门联合下发了《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根据这一办法,市县审计局长必须接受上一级审计部门的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审计的重点是专项资金、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的收缴及管理情况;任期内有无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等。
到目前为止,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已普遍开展了审计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1个区市的审计局已有5个审计局长接受了离任审计。11个设区市同时开展了对其辖下县(市、区)审计局长的任期审计,有的区市审计覆盖面达到100%。
今年,江西审计部门将对审计局长实行任中审计,不论其工作是否有调动,一律在任期中接受审计。这样,更有利于将不规范的行为和腐败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使审计监督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据《检察风云》)
安徽淮北———构建预警机制监管领导干部
90家单位的领导班子和500多名领导干部郑重地在《领导干部廉政承诺书》上签字;聘请20名老同志担任干部监督巡视员、干部监督特约信息员,加强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实施以来,安徽省淮北市委结合实际,构建五大预警机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这五大预警机制分别是:教育预警机制、诫勉预警机制、督查预警机制、帮扶预警机制、廉政谈话制度和审计预警机制。市委把有轻微违法违纪问题的干部列入重点预警对象,落实“一对一”帮扶领导责任制,班子副职由正职负责,班子正职由上级党委或纪委“一把手”负责,开展经常性的谈话教育;对所犯错误较重、自我认识较差、群众反响较大的,实行黄牌警告,情节严重的,按不称职进行调整处理;对触犯党纪国法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据《楚天风纪》)
全国7年辞退近2万名公务员
机关不是“保险箱”,公务员不是“铁饭碗”。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的实施,对那些不干事、不尽职的人员,以及“懒官”、“闲官”等普遍产生压力。据人事部统计,1996年至2003年,全国共有19374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家公务员如果连续两年被确定为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以及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国家行政机关都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将其辞退出公务员队伍。
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有关负责同志说,辞职辞退工作的开展,带动了整个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公务员考录、考核、申诉控告等制度发挥联动作用。将不合格人员辞退出去,为机关腾出空编,使一些有志于服务公众的优秀青年通过考录进入机关,施展才华。
被辞退人员对辞退不服的,可以申诉,促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从而有效地制约了个别领导挟嫌报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此外,《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在严肃管理队伍的同时,也制定了对公务员进行保护性的规定。如因公致残、患严重疾病或负伤的人员以及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性公务员都不得辞退。(据新华社)
南京——公务用车改革启动
江苏省南京市委、市政府日前决定,在全市逐步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公务用车规范化、市场化、货币化的新机制。
此次改革的实施范围是,全市镇(街道)以上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各开发区、群众团体及其他由财政拨款的单位。
南京市廉政办负责人介绍,公车分配货币化是指取消所有公车,给公务人员发放数额不等的交通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公务人员个人买车,逐步消灭公车私用,这体现了今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方向;公车服务市场化是指根据公务人员因公需要使用车辆不同情况核定用车额度,确定用车指标或交通补助费,实行经费包干,变原有的无偿使用公车为有偿使用,这样使公车真正为公务挂钩,与自身利益挂钩;公车管理规范化是指“八小时之内”确保工作用车,“八小时之外”非公务活动不得使用公车。(据《楚天风纪》)
贪官入监也要高人一等吗?
最近某报透露了已经被注射执行死刑的乐山市原副市长李玉书的“看守所的852天”“大款”生活的内幕。这个在乐山市显赫一时的大贪官,进了看守所也照旧呼风唤雨。他的这种特权来自何处?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玉书被执行注射死刑时,从身上掏出一叠钱,每见到一位民警都不停地说“谢谢”,并坚决发放100元的“感谢费”。
文章说,李玉书的案例实在是让人不解,贪官可以在监押期间舒适安逸地过起幸福生活,这就是对贪官的人道?已经不再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李玉书那么多钱又来自何处?一个囚犯何以随意支使我们的人民警察?看守所的上级又为何给这个大贪官这种特权?我想,用“人道”是说不清的。愿李玉书的“神仙生活”不要在别的贪官身上重演。(据《检察风云》)
瑞安推出干部任用民主提名制度
2002年8月,浙江省瑞安市委推出“民主提名”制度,先后在水利局局长和仙降镇镇党委书记等多个岗位试行。2003年4月,市委对25个部门重点管理岗位实行民主提名,使这项制度得到全面实践。这一做法的核心内容是,30名市委全委会成员以个人名义参与干部人选差额提名,让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们提前介入干部选拔。围绕提名环节规范化、民主化改革,瑞安市委还出台了实施市管干部分类管理的配套制度和重点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制度。
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洪复初认为,干部提名权的改革,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虽是选拔任用干部制度中的一个小小环节,但体现了党的十六大关于大力推进党内民主的方向。浙江省组织系统一些领导干部和有关党建专家认为,瑞安“民主提名”制度的实践,是针对当前干部选拔任用薄弱环节的一项创新。瑞安的探索也得到了中央组织部的肯定和鼓励,有关党建专家认为有推广价值。(据《改革与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