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名言
打印

主持人语:

  新年伊始,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新辟“廉政名言”栏目,每期将选刊历代廉政名言、俗语、趣联、箴言,让广大读者于“片言只字”中感受历代廉吏们的胸怀志向和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这两副联皆出自清康熙年间江南提督张伯行之手。张伯行在任职期间,自律甚严,口碑极佳,很看重个人名节,为拒贿自勉,撰联贴于衙门。

  史载康熙四十六年,朝廷命各地举荐贤能,德才卓越的张伯行却没有被举荐。康熙便亲自举之为福建巡抚,并赐给他“廉惠实猷”的榜额。张伯行任巡抚后,更加廉洁自励,被康熙誉为“江南第一清官”。

  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语出清朝文人松坪的《咏友人去官诗》。

  清朝陆陇其做过嘉定,灵寿知县。他除廉洁之外,还敢公开反对用钱买官的恶弊。因此,得罪了府台大人,被免了职。百姓得知后,不仅“供馈布帛蔬粟,连樯接迹”,而且挽留他的人更是“扶老携幼,哭卷攀辕”。文人松坪为此感动不已,挥笔咏诗赞其:“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理事若作真书,绵密无间爱

  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此联是清道光时户部右侍郎书程恩泽赠好友林则徐的。上联以“真书”喻理事,即称赞了林则徐的书法圆润娴熟,自成一家;又颂扬了他为政严谨认真,无有疏漏,“赤子”本指婴儿,引申为子民百姓。林则徐一生为官,热诚待人,体察民情,深爱百姓的爱戴。下联称其“爱民如保赤子”,评价也不为过也。此联虽属友人赠联,但所言为政须认真、侍民应热诚的做法,却是令人深思的。

  所判案非皆允也选贪一毫枉法脏,

  唯恐子孙有报;

  不爱钱敢曰廉乎选存半点徇私念,

  是知鬼神难欺。

  此联由清末人樊公佩所撰。樊公佩曾任辽宁风城知府,他到任后特撰此联以自诫,并张贴于县衙大门,权作安民告示,表明自己的心迹和政愿。上联以旧时所说因果报应,亮明自己的心迹:所判之案不敢说完全正确,但是决无贪脏枉法之疑,之所以这样,是恐祸及子孙。下联以民间所云鬼神难欺,倾吐自己的心声:不贪图利禄并不是为标榜廉明,而是因鬼神明鉴,决不敢动徇私舞弊之念头。此联由于出自封建文人,具有时代和阶段局限,但就倡廉肃贪这点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作者不循私不枉法的坦荡襟怀,值得我们学习。

  才能济世何须位

  学不宜民枉为官

  此联由清朝一官吏朱经畲所撰。上联说如果真正具备匡时救世的才能,那又何必非得一定的职位;下联讲如果不能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民众,那么就是当了官也徒有虚名。朱经畲一生为官正直清廉,嫉贪如仇,联位一直不得升迁,以致于俸薄不足养家,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去。他真是不愧此联,坚持“宜民”,不枉为官。

  当然,不是所有的官吏都可以言行一致。清代宣统年间,湖北省浠水县来了一位满族官员多琪,他一方面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一方面还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廉洁高雅,在官衙门口贴出了这样一副对联:

  奉君命来守是邦,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民众共安此土,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老百姓一看,连夜把他的对联给改了几个字,变成了嘲弄、揭露他罪行的对联:

  奉君命来虐是邦,哪管他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胥吏共刮此土,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可见,只有言行一致,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老百姓才会拥戴你。否则说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上一条: 有良心的纪委书记 ——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副书记梁雨润
下一条: “前门”与“后门”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