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记宝鸡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王志锋
打印


  1997年8月,王志锋从部队转业到宝鸡市纪委监察局工作。6年来,先后主办了30多起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大要案,使39名违纪违法分子受到惩处,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20多万元。他先后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纪委监察局优秀公务员、全市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个人。

办案讲策略,善啃"硬骨头"

  查办案件工作充满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不仅要敢打硬仗,更要善于从很不起眼的细节中发现问题,找准突破口,才能掌握办案的主动权。2002年3月,王志锋受命查处市级一执法单位负责人G等人的经济问题。他知道G在市上路子宽、关系广。有人还撇凉腔:"过去查几次都不了了之,这回怕也是白查。"果然,调查刚开始,此人态度蛮横,软硬不吃。知情人也都在回避,不愿提供任何证据。有人给他打招呼,叫他不要查了。办案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王志锋顶着压力,和办案人员一起从外围入手,精心!择突破口。他们起早贪黑逐条查阅了近年来该所的财务账和"小金库"的所有单据,发现一张大头小尾收款收据比较可疑,便顺蔓摸瓜查到市邮电局,掌握了G伙同原副所长Z私分罚没款3.1万元的确凿证据。这时,有人威胁他说:"你这么较真,要考虑你自己的后路!"王志锋不为所动。经过一番较量,G、Z终于先后交代了自己的严重违纪违法事实。

  接着,他带领办案人员内查外调,上麟游赴太白,先后走访30多个单位,询问了50多名知情人,查阅120多本凭证,又挖出了该所一位科长X等三名干部在执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后来,G、Z受到了法纪处理,X等三人也受到了政纪处理。此案在全市引起震动,净化了该市的投资环境。

  2000年5月初,在查处宝鸡市财政证券公司原总经理胥宝生涉嫌受贿、挪用870万元大案的过程中,个别办案人员被胥宝生拉下水,内外勾结,帮助胥宝生从办案点脱逃。这一案件发生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中央和省市领导高度关注。此时,王志锋奉命查处胥宝生脱逃案。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所有疑点都集中到某执法机关干警F身上。F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且从事办案工作多年,反侦查能力极强。面对提问,F矢口否认,而且能吃能睡,显得非常镇静。面对这种情况,王志锋及时调整办案思路,带领办案人员到市电信局排查了两千多份手机资料,从十几张话费单上查出了F与帮助胥宝生逃跑的几个犯罪嫌疑人通话的日期和时间。然后,他开始和F进行心理上的较量,适时抛出他和别人通话的情况。在铁的证据和强大的心理攻势面前,F终于败下阵来,交代了他帮助胥宝生逃跑的犯罪过程,使这一上下瞩目的重大案件得以告破。后来,胥宝生被判处死刑,F也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他办案特别能吃苦,有一股"牛劲"

  办案是个苦差事,常常是白天外出调查取证,晚上与涉案人斗智斗勇。在突破案件的关键时期,总是白天晚上连轴转。2001年3月,王志锋受命主办某县一领导W受贿案,涉案人员大多都是个体户,找人难和找到人后突破难成了这起案件的难中之难。当事人已承认自己受贿的事实,可就是找不到行贿的人,当地有关部门多方寻找杳无音信。为了找到一位证人,他带领办案人员在固定地点守候了三个晚上,刺骨的寒风冻得人直打哆嗦。他披上借来的毛毯蹲在一棵大树后面耐心等待,终于在第四天凌晨2点多与回家探消息的证人碰了个正着。根据这位证人的供述,W被送上了法庭。

  2002年5月份,在查处某公司经理K受贿案时,为了及时找到一位证人,一天早晨5点多,他开车带领办案人员前往凤县平坎乡寻找证人。刚上秦岭坡,便遇到浓雾罩山,能见度只有2米多,如果继续前行,随时会有车毁人亡的危险。为了争取时间,赢得办案主动权,他冒着生命危险开车前行。赶到平坎后,他又带着办案人员步行20多里的崎岖山路,几经周折才找到了证人。他和证人坐在大山沟的几块石头上展开谈话。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证人终于放下思想包袱,说出实情,为成功突破K受贿案取得了关键的证据。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他时时处处维护党的形象,在关键时刻奋不顾身。2001年3月16日下午2时许,他和同事外出调查取证,在市委机关大门外,突然发现有个中年人用大饮料瓶从头顶往身上浇淡黄色的液体,周围的群众见状四散而逃,他马上意识到这人想用汽油自焚,制造政治事件。他立即扔掉手中的公文包,冲上去抢下了闹事者手中的汽油瓶。争抢中汽油洒了他一身,胸前的衣服被汽油浸透了。闹事者见有人制止,掏出打火机急欲点火。在这危险时刻,他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将闹事者压倒在地,在同事的配合下,夺下了其手中的打火机,及时制止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他这种高度的政治警觉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宁可失掉人情,也不放弃原则

  王志锋是本地人,在宝鸡亲戚朋友一大堆,关系都相当不错,但这也给他办案带来一定困难。往往是一个案子刚上,说情的人就蜂拥而至。为了原则和人格,他有一股"傻劲",说情不给面子,送礼坚决不收,用他的话说:"宁可失掉人情,也不能放弃原则。"许多好心人告诫他," 你这样下去,人会越得罪越多,路会越走越窄",可他面对这些善意的提醒,总是以笑作答。

  2002年4月,在调查某公司经理 S受贿案中,一位与王志锋关系相当不错的行贿人得知他负责这起案子后,便以老同学的关系恳求他手下留情。但他不为同学情所动,多次主动上门找对方谈心,耐心开导,终于使老同学消除了怨气,主动讲清了向该经理几次行贿的过程,使调查组在十几天内查清了S受贿10.3万元的经济问题。

  还有一次,在查处一起违纪案件中,当事人与王志锋是亲戚,上门求他手下留情。他向亲戚讲明利害关系后,劝他好好配合,争取从宽处理。亲戚见他软硬不吃,随口丢了一句:"你看世道变成啥样子了,你还那么死心眼,家里穷得叮当响,干那得罪人的事图个啥!"这位亲戚后来受到了纪律处分,两家也从此断绝了来往。每每想起这些,王志锋心里也不是滋味,但他认为"甘蔗没有两头甜"。如果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让私情捆住了手脚,党和人民的利益谁来维护?

  他看重的是反腐倡廉的大事业,家里的事指望不上

  王志锋长年累月战斗在办案一线,基本上每年都有半数以上时间在外办案,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很少休节假日,始终把事业放在第一位。6年来,五个中秋节他都是在办案点上度过的。他的时间极少给过家庭和孩子。他爱人是市属某企业的工人,上班时间不固定,白天晚上三班倒。遇到外出办案,他一出门就是十几天,甚至一两个月,上小学的儿子常常无人照管。爱人上夜班时,孩子只能以剩饭和零食充饥。为此,爱人不知和他生了多少气。有几次他外地办案回来,看到这个情景,既痛心又无奈。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办案的毅力。

  2001年6月2日,他到四川搞外调,走前爱人就患了肺炎。到成都第二天,从电话中得知爱人住进了医院,年仅7岁的儿子给妈妈既端水又买饭,成了惟一的护理和依靠。他感到很内疚,就对爱人说 :"我欠你的,回来再补吧,你千万别伤心,要好好养病。" 他在外查处案件,家人也跟着担惊受怕。有一次,他爱人下班刚进门,窗玻璃被人打碎了,吓得她搂着儿子直发抖。他爱人对同事说:"小王对工作比我和孩子还亲,家里的事指望不上他。"

  王志锋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青春,自觉实践着 " 三个代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捍卫着党纪国法的尊严。


上一条: 营造一方投资乐土--扶风县纪委"经济110"一瞥
下一条: 丹心妙手绘人生 --记横山县医院副院长胡万彪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