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韩城市向北行9公里就到了远近闻名的党家村。党家村是元、明、清三代民居建筑的胜地。1999年9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参观党家村后,欣然挥笔题写了"民居瑰宝"四个大字。师引莲就是党家村的女当家--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记者采访她时,她快人快语:"党家村这个家不好当,我都累得快趴下了。可大伙推举咱,咱就得站直了!"
上 任
1996年11月,师引莲被推!为村党支部书记。消息一传开,在村上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一些老年人说:"党家村人祖祖辈辈,从没女人当家的事。"有的说:"党家村姓党的主不了事,咋叫外姓女人把家当了,真给祖宗丢脸!"师引莲在家闷了三天没出门,她思来想去,就是不服这口气:党家村女人再也不是"贞节牌坊"下的小脚女人,女人照样能撑起党家村这块天!决心一定,她昂首挺胸走出家门,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
摆在师引莲面前的党家村,集体不但没一分积累,还欠了5万多元债务。人心涣散,遗留问题成堆。村里已废弃多年的砖瓦窑占地20多亩,因地界、承包合同等矛盾,被撂荒了6年, 成了村上最难缠的事。师引莲上任后,先从最难缠的事下手。她想法筹了些钱,请推土机平整好地,然后召开村民大会,她在会上公开向群众承诺,村干部绝不与民争利,不徇私情,不偏谁向谁,公开条件,公平竞争,承包经营。拖了6年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村里为打井花了不少钱,可因管理不善,机井损坏严重,灌溉期间常因争水矛盾纠纷不断。师引莲提出机井管理公开招标,承包经营。同时,发动全村修复灌溉渠道,使全村2100亩地,有1900亩实现了机井灌溉。村上人心思富,她聘请韩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讲座,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为推广小麦优良品种,村上每公斤补贴1角钱供应给村民播种。通过系列科技帮扶活动,使村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
师引莲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二年,又兼任了村委会主任。1999年,实施换届直选,1500多村民,她以90%的选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一些说过风凉话的村民说:"别看引莲是个女的,她这'两把刷子'比男人还利,咱算服了!"
冲 突
党家村是中国民居建筑文化的瑰宝。师引莲不仅看到了它的历史文物价值,也从中悟出了它的经济价值,她上任后先给班子成员换脑:"咱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村上的老房子就是聚宝盆。但旅游要发展,得先洗洗脑子,洗掉那些因循守旧的老观念、小脚女人的小家之气。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叫党家村名扬全国,走向世界!"她说得口干舌燥,可村干部中仍有人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党家村古居90%属村民私有房产,上千年的传统观念、生活习俗根深蒂固。师引莲在村民大会上动员说,古居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也是国家文物,我们要保护它,任何人无权乱拆乱建。我们要开发利用古居,发展旅游。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谁也别想用它来挣钱。村上规定住在古居的村民,不准在门口堆放粪土,在院内堆放杂物,可村民们不习惯,就是不按村上的规定办。师引莲和村干部一家家做思想工作,个别村民顶着不干,于是村干部、党员带头帮着村民清理杂物。村上规定落实了,古居的面貌变了,街面洁净,东西放置有序。旅游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1998年,她提出要将村里的生产路拓宽铺成柏油路,路两旁要栽迎客松,还要花钱打广告做宣传。这下连村干部都转不过弯,有的怕花钱打了水漂,有的怕搞砸了不好向群众交代。村民们也议论纷纷,说她不务正业,胡整哩!生性要强的师引莲认准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在村两委会上,她反复动员班子成员:"发展旅游是一本万利的事,不改变观念,不下决心改变党家村的硬件、软件环境,不提高党家村的知名度,发展旅游就是一句空话。"村干部思想通了,党家村的硬件设施一年迈了一大步。进村的泥泞路变成了柏油路,路旁的迎客松排成两行。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党家村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发展旅游产业,师引莲和两委班子不仅遇到观念上的冲撞,也遇到利益上的冲突。师引莲的一位亲戚找她批庄基建房子,她拒绝说:"这不符合村上旅游规划,也与国家文物保护法相违背,我没这个权力给你批。"这位亲戚一气之下,至今跟她不说话。1999年,根据专家建议,师引莲提出要在村口建党家村古居模型,供游客观赏。为做通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她利用晚上时间一个个找他们谈心,讲村里发展旅游的远景规划。干部的认识统一后,她骑着摩托车冒雨翻山越岭去请匠人。经过近一年的艰辛努力,一幅壮观的古居模型展现在游人面前,成为党家村的又一景。
软、硬件环境改善和知名度的提高,使党家村民居民俗旅游成为韩城旅游的一大热点。村里门票收入从1996年的4万元增长到2001年的80多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达100多万元。党家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有的村民在村口开一个小饭馆,一年收入少说也在二三万元。
党家村人尝到了旅游的甜头,也打心眼里服了师引莲的胆识和眼光。
奉 献
师引莲说她很平常,没啥大本事,就是胆子大,啥都不怕。村干部说:"引莲干事不卷刃,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她心中,权力就是服务,就是为党家村人谋最大的利益。她没黑没明地为村上的事奔忙,家里的事全扔给了丈夫,丈夫一人喂养2000多只蛋鸡,家里常常冰锅冷灶,两个孩子常啃着干馍上学。她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村上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自己的地却荒了一年又一年。已经挂果的果树也因病害泛滥,只好全部挖掉。近年来,村上旅游门票收入每年都在几十万元,可她花钱总是抠了又抠,她和村干部上县上开会、办事仍是搭顺车、坐三轮农用车。有人劝她:"如今村上有钱了,你这个当家的还坐三轮农用车,太掉价了!"她说:"村上的钱是大伙的,一分一厘都要用在村子的发展上。咱不能拿大伙的钱讲排场。"
和她打交道的人说:"引莲干事是大手笔、大气魄,花村上钱却是小手小脚,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2000年,党家村民居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人认为党家村要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登天还难!她说:"就是再难,这个天也要登!"为争取到市领导的支持,她大清早赶到韩城,站在市政府门口候市长小车。市长刚从小车上下来,她就照直冲了过去。当时在场的人说,师引莲为村上的事,真有股啥都不顾的疯劲!2001年6月25日,当党家村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师引莲禁不住热泪横流。为了这一天,她受的煎熬、难处,只有她心中知道。"
为了村上的事,咱没尽到一个妻子、母亲的起码责任,但这是没办法的事。管了大家,就不能顾小家。"师引莲如是说。她想把党家村办成全国闻名的旅游村,要开发旅游产业,从民居民俗旅游到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她又有一整套的宏伟设想。她说这是她苦思冥想的憧憬,常常使她感到浑身燥热、坐卧不宁,有一股创业的冲动,恨不能立即付诸实施。可要把一个受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农业村变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旅游村,需要一段艰难、漫长的历程,但她说要干就干一流、干大的,要干就要舍得一切,去实现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