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色伴贪官"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打印

  中国的廉政风暴揭出了一批贪官,人们在翻阅他们的犯罪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差不多每一个贪官,都与"美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美女"或者是贪官们享受的工具,或者是把贪官拉下水的诱饵,或者是与贪官沆瀣一气成为贪官鲸吞国家财产的帮凶。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美色伴贪官"现象。

  产生"美色伴贪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做一点透视。

  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利润效应"极大地激发了人的欲望的膨胀和释放,这在一定意义上讲并不完全是坏事,引导得好它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前提条件是要把这种欲望通过制度、法律规范限制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范围内。但在社会转型期,新的制度、法律、规范正处在创新的过程中,制约和监督的不到位,致使某些官员、特别是某些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把自己掌握的权力作为资本,使权力商品化,并成为自己非法暴富的手段,进而进入贪官阵营。

  贪官们在大肆贪污受贿、聚敛巨额财产的同时,也较容易进行权色交易、钱色交易。在这种肮脏的交易中,贪官处在买方市场的有利地位。而在男性承担主要社会角色的社会中,女性群体在社会分层中所处地位较低,总体上占有社会资源偏少,而面对财富的诱惑,难免要加剧她们心理上的失衡,因而致使部分女性"天生丽质难自弃",靠出卖自己的"原始资本",成为权色交易、钱色交易中的卖方市场。而为了满足"情妇"、"小蜜"、"二奶"的物质欲望,贪官们会变本加厉贪污受贿,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当然,"美女伴贪官"现象还与历史沉渣的泛起以及外来消极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关。贪图金钱和美女,历来都是封建官僚的人生理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贪污行贿之事比比皆是,王朝末期更为厉害。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花银"、"千里做官为求财",是大部分为官者的从政追求。而官吏对美色的沉溺与偏好,更是如此。古代有"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的说法,而且通过妻妾这种官制婚俗的制度化安排,使这种贪恋女色的行为合法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富贾乡绅,妻妾成群都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我们知道那些颇有成就的官员,也都有三妻四妾。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等古代文豪的诗句中,也不乏对艺妓的赞美和对自己狎妓的自赏。那时的人们把拥有豪宅和妾婢,作为衡量男人成功的标志,且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取消了这种男性特权的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促进了男女平等,维护了女性尊严。这顺应了历史潮流,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或明或暗的养情妇、"包二奶"、嫖娼狎妓等丑恶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上丑恶现象的再现,尽管包着现代的伪装,但却散发着封建的遗臭,是历史的退步。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打破封闭的同时,一些消极的腐败的东西也不可避免地涌进国门,如炫耀性消费、性解放等等,诱使人们炫耀地位和身份,恣情放纵,享乐至上。这些外来的浊水与历史的沉渣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很强的腐蚀剂,使一部分官员成了金钱和美色的俘虏。它也是一种很强的催化剂,催生出"美色伴贪官"这一怪胎。

这一怪胎的问世,对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

  第一,导致了贪官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畸变。官员成为贪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个人思想的堕落,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信条作祟,但是,美色的加入,只会增加他的贪欲心理。贪官有美女相伴的实例,起到的负面效应只会加重众贪官的从众心理,让他们觉得有钱有势而没有风流韵事,没有情人、"小蜜"太没面子。这种心灵的扭曲,定然要使其"人生定位器"--人生观发生偏斜,误入歧途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二,导致了官员社会角色的畸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承担着相应的政治责任和义务。正确地担当角色是社会良性运行的条件。但"美色伴贪官"现象导致领导干部堕落成了贪官污吏,社会角色发生了畸变。贪官们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抛到九霄云外,为了情妇、"小蜜",不惜挥金如土,而这要通过贪污受贿才能达到。他们因此从人民公仆畸变为社会的蛀虫。

  第三,导致了社会主流风尚的畸变。官员是时代和社会的精英,一个时期社会风气的好坏,与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极大身体力行示范效应的官方的代表者们--官员,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官员道德堕落,必然会引导其他社会成员纷纷效仿。一方面,在贪官群体中会形成上行下效的连锁反应,使贪官掠色之风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很容易使普通群众对党和政府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失去信心。这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解读"美女伴贪官"这一现象,留给人们的是不尽的思考:

  思考之一 :应该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力度。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也是个花心贪官,临刑前抱怨过去对他的监督形同虚设。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的确存在问题。在充满诱惑的世界,在大部分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没有随着官职的提高而提高的现实面前,指望他靠自律去遏制不断涌现躁动的私欲、物欲、色欲是不现实的。只有用"高压电网"拒欲望的恶狼于围栏之外,才会使"亡羊"的减少成为可能。

  思考之二:要坚决加大腐败发生的成本,降低官员腐败收益。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曾做过比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犯罪率低,八九十年代经济犯罪率高。他得出的结论是--这差别与腐败的成本和收益有关。五六十年代时,即使贪污了几百元就要被判刑,出狱后又被称为"刑满释放分子",政治上永世不得翻身不说,亲属、子女都会受到牵连而前途黯淡。所以官员动邪念之前要前思后想,左右衡量,怎么算计都觉得犯不上,不划算。

  思考之三:要努力营造一个反腐败的社会舆论环境。应该看到,在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享乐主义的暗流,"笑贫不笑娼"的思想倾向抬头,"包二奶"、养"小蜜"在一定的圈子和范围内敢于公开,甚至成为时尚;更有甚者,以此当做他炫耀的资本,正是社会舆论缺乏批判,加大了宽容,才助长了贪官和美色的如影随形。

  所以说,要想根除"美色伴贪官"现象,不是一件易事,要做的工作很复杂,也很繁重。


上一条: 但取心中正
下一条: 美色伴贪官新闻链接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