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取心中正
打印

  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此联是五代后周左仆射范质写在纸扇上用以自励的,也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扇联。"大暑"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值中伏前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上联以扇子扇风可逐暑热为喻,期望为政若清风,清除贪官酷吏,"故人"即朋友。下联愿要好的朋友常来相伴,倾心交谈,相互切磋,有如清风令人心爽。

  小小一扇,书联以铭志,足见古人严以律己,淡泊明志的崇高境界。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

  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语出《国语•晋语一》。意思是砍伐树木如果不从树根下手,必然又会生长起来;堵塞水流如果不从源头下手,必然又会流淌下来;消灭祸乱如果不从开始下手,必然再生动乱。古人之言,无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治标务求治本;要杜绝腐败滋生,必须从源头开始治理。

  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

  王禹是宋朝有名的刚正廉臣,素以敢直言进谏著称,官至右拾遗。此联写于幼时。一日他随靠磨面为生的父亲去济州府送面粉,正遇州从事毕士安教子弟们习作对联,便用心地听起来。毕士安要他以磨面的磨为题撰联。王禹稍想片刻,便成此联。"心"指磨的中轴,"眼"指投物的磨眼,切合题意,兼寓为人只求正直无邪,做事惟望来日方长的深刻哲理。正因为他从小就有只求正直为人的志向,所以一生为官,清正刚烈,被后人传为佳话。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是清朝内乡县三堂联,是清朝年间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期间所撰写。上联的意思是得到一任官职并不是光宗耀祖的事,为了给百姓做主,即便是得罪了上司,丢掉了乌纱帽也算不得丢人和耻辱。不要说当个地方官起不了大作用,要知道一个地方治理得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官。下联的意思是为官者吃的穿的用的全是老百姓供给的,不要认为自己当了官就可以高高在上而欺负百姓,要时刻牢记,老百姓是衣食父母,自己也是百姓中的一员。笔者这种自觉与百姓平等,时时想到为百姓谋利益的民本思想,在旧时确属难能可贵。

  但知行好事 不用问前程

  此联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所写。寇准一生因性情刚毅,敢于直言,在仕途上几起几落,对此深有感触。上联表明自己尊奉的原则,即做好事,做有利于国家的事。下联表明自己因做好事而遭致非议,以至危及仕途也毫不介意。

  事可对人语福向俭中求

  此联出自南宋监察御史洪舜俞之手。洪舜俞任职时,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之责,品秩虽低而权限极大,尤为重要的是居此职者,必须为人耿正,直率敢言,"事可对人语"。生活节俭者,从不奢侈享乐,为官也自然清明,不受贿赂,不仅可以谨身节用,更能秉公办事,"直道而行",成为两袖清风的民之父母,而这正是作者视为的"福"。

  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凌,谁替你披枷戴锁?

  一丝一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此联由清朝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所撰。上联告诉为官者决不可贪赃枉法,"倘有侵凌",当受"披枷戴锁"的严厉制裁,到时咎由自取,悔之晚矣。下联告诫为官者决不可贪小利忘大义,若不珍惜百姓的血汗成果,则无异于男盗女娼之流。

  自古及今,凡是清政为民、爱民如子的好官,必然受到人民尊敬,被人民世代称颂。凡贪赃枉法者,必将遭到世人唾弃。

  浙江湖州的南浔,是浙北蚕桑业的中心市镇之一。这里曾驻一位巡检官苏荫培,是广东人,因卑劣而贪财被弹劾罢官。来继任的是安徽人方祖培,不料此人比苏某更是见钱眼开,无孔不入。从乡绅到百姓,无不对他恨之入骨,于是有人便大书一副对联,贴到巡检官署大门口:

  苏荫培,方祖培,培入培出天有眼;

  广东人,安徽人,人来人往地无皮。

  作者巧妙地用人名、地名做文章,"天有眼"对"地无皮",天然成对,揭露了两个贪官的丑恶本质。

  爱民者,民恒爱之;害民者,民恒怨之。


上一条: 孔繁森一个不朽的灵魂
下一条: "美色伴贪官"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