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陕西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在新的基础上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其中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对实现“硬件”措施的落实,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投资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投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还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投资软环境包括的内容很多,而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法制环境、社会服务环境、社会信用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时至今日,仍然有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大局利益;有的只重视硬环境建设,轻视软环境的建设;有的认为投资环境的治理是纪检、监察和纠风部门的事,没有纳入到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中去,未能摆到重要位置上 ;有的部门和单位认为自己是垂直领导,地方管不上,把条块管理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致使投资环境治理工作难以落实。
2.一些部门在与外商谈判的过程中,无原则地提供“优惠”,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你要咋办就咋办”。当项目资金引进后,就由我说了算,“ 我想咋办就咋办”。令客商躲避不及 ,破坏投资环境,赶走“ 财神爷”,砍倒“ 摇钱树”。
3.些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凭借手中的权力以执法、管理、 服务为名或寻找各种借口,向企业、经营者乱检查、乱摊派 。有的虽然也做出明确规定,各类执法部门,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到企业进行检查,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的不是热情地为企业搞好服务,而是到企业“吃、拿、卡、要、报”。
4.有的部门衙门习气严重 ,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有的作风粗暴,关卡林立,手续繁琐,该优惠的政策不积极兑现,该提供的服务不能及时到位。
5 有的行政机关转移政府职能,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或者只收费不服务,有的巧立名目,自立项目乱收费 ,有的擅自扩大收费范围,随意提高收费标准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直接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影响着陕西的形象和声誉,制约了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 ,造成众多客商最终落脚他方,如果姑息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是在扼杀本来就很脆弱的生命线 。
二、治理投资环境的对策
1.高认识,增强抓好投资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感 。投资环境的好坏优劣,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竞争的决定因素。谁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谁就能赢得经济发展更大的主动权。许多投资者都感到,在投资问题上,与其有一个好项目,不如有一个好地方;与其有一个好地方,不如有一个好环境。所以,投资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全局性重大任务,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治理改善投资环境同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积极认真履行职责,把治理和改善投资环境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严格执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法制环境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它除了包括静态的法的规则、制度系统等之外,还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的过程。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投资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首要问题。要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要适应西部大开发对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外部经济环境和投资主体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立法明确体制、方式和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执法机关和部门要根据本身的管理职能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措施,在符合法治原则及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尽力为西部大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其次,要抓好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要教育广大执法人员牢固确立依法行政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的思想,树立为投资者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管理、执法守法的观念,提高执法效率,实现最佳执法效果。第三,要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干扰和破坏活动,切实保证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使投资经营者具有安全感,愿意到内地来投资,敢于来投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政治、社会稳定。
3.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优质的社会服务环境。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改善投资环境,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种优惠政策的优势将逐渐淡化,扎扎实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才是最重要的。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把减少规范行政审批制度作为工作的重点,能够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不要采取行政的方法来解决。要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良好的规范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作用。对企业尤其外资企业要及时帮助解决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主动为企业在上市、标准化认证、应对世贸组织等方面进行扶持、服务和引导,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能部门、行业管理的监督制约措施。不断规范检查、收费、罚没行为。要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监督机构和举报电话,做到亮证收费,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防止滥用职权,根治“三乱”问题的发生。同时要帮助外商投资企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按照《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办法》的规定,对一些部门和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到企业进行检查,企业有权拒绝,并认真进行登记,向有关监督部门反映,努力营造适合外商投资的环境。
4.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有赖于切实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赖于塑造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以诚示人,以诚昭人,这是西部地区招商引资最起码的道德水准。要树立长期合作的打算,克服短期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和捞一把就走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该优惠的条件一定要兑现,该提供的服务一定要到位。真正做到公平竞争、诚实可信。只有这样,外资和国内东部地区的资金才能放心地投向西部地区。
5.进一步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适应西部大开发,陕西大发展的需要。要在发展经济、更多地吸引外资,增加税收上下功夫。加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罚没收入不应列入财政预算,这是解决“三乱”问题的根本措施。要积极抓好节支工作,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财政部门要尽可能保证执法职能部门的经费,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执法职能部门要结合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精简那些靠收费养活的机构人员,切实跳出“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怪圈,要在提高人员的素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下功夫。
6.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要通过群众举报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破坏投资环境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对加重企业负担,特别是涉及外商投资企业及重大项目的“三乱”问题和案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上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查处。
7.抓好行风建设,塑造行业新形象。行风状况与投资环境息息相关,行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投资环境的优劣和陕西的对外形象。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尤其要抓好行风建设,塑造行业形象的工作。要重视队伍建设,围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这个主题,着力塑造新世纪陕西人的新形象,牢固树立“陕西发展我光荣,我为陕西添光彩”的大局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干部职工素质。要以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基层站所和窗口服务单位为重点,大力开展作风纪律整顿,切实纠正“吃、拿、卡、要”和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不正之风问题。要积极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严格按照承诺制规则,承诺践诺,违诺必究,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要发挥群众和社会监督作用,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以促进行业风气的不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