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编前语:自从有了官这样一种社会管理者的角色,有关民与官之间的话题便成为从未停息过的永恒话题。话之所及,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长期以来,百姓与百官之间也一直都互有看法,互有想法 ,互有说法。本期“热门话题”就以“七嘴八舌说官员”为题,刊登一组不同职业不同角色的“民”们对“官”们的一些看法、想法、愿望、 要求与呼吁,以期使我们的官更清,民更和,干群关系更亲密。
官作何解?当官为谁?从古至今,回答各有不同。
孟子曰: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
古人云:贤明之君,虽位居庙堂之高,却能念及江湖之远。
今人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江泽民说:三个代表,执政为民。
尽管说法不一,但不难发现,贯穿以上言论的主线却一脉相承,恒久未变,那就是忧民爱民,为民众做官,给百姓做事的民本思想。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生前经常告诫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确,只有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为民,才能踏踏实实做官。也惟有把握好这一点,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受百姓欢迎的好官。
为官之道如同为人之道,既要适应外界的变化,又要在各种变化中寻求不变,并坚守不变,护佑不变。
时光逝如水,变化是常态。面对外界变幻着的“物”,为官者需葆有一颗不变的“心”——之于真理、之于职责、之于人性和道义的“心”。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已然证明,没有哪朝哪代是在失去民心,为官者缺少道德操守即不变之“心”的状态下发展壮大、繁荣昌盛的。尽管人们在为人做官的具体道德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某些与不变的为官之本相背离、相冲突的特殊情形,如奸佞者当道,腐败者升迁,无行者得志等。但这些短暂的逆流并不能最终改变人们对普遍的、不变的为官之德的认同、内化和践行的脚步。许多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道德信念跨越了历朝历代,超越了时空局限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亘古不变,便足以证明这一点。
面对纷纭变化,只要认定不变的“心”便会比实在的“物”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而如若不能执守内“心”的不变,就经不住变幻着的外“物”的诱惑,就会失去为官者基本的精神支点,道德约束的脆弱性就会显露无遗,许多官员的堕落蜕变大都缘于此。
在变化中坚守不变,既是做人,也是做官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