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
语出《资治通鉴•汉顺帝阳嘉二年》。意思是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 ,水流也一定是洁洁净净的。原喻指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级清廉明正了,下面的自然端正无邪。表:古时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杆。景:同“影”。
下无言则吾谓之,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也。
语出《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意思是臣子不发表意见我认为这是“哑”,国君听不到下面的意见我认为是“聋”,又“聋”又“ 哑”是危害国家的。说明在上为官者滥用威严,就会阻塞言路,“一言堂”会给国家造成危害,哑。愿我们的国家干部既不要“ 聋”,也不要“ 哑”。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尽真正的“为官”之道。
大臣法,小臣廉。
语出明代黄绾《明代编》卷四。意思是朝中大臣能奉公守法,地方官吏就会清明廉政。上恶贪则下必耻争。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语出汉代贾谊《新书•大政上》。意思是做臣子的,把百姓富裕快乐作为功劳,把使百姓贫穷痛苦视为罪责。说明当官者当为民着想,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只有这样,才会成为真正受人民拥戴的父母官。
以一人劳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语出清代朱舜水《伯养说》。意思是以自己一个人为全天下的人们忧劳,而不以全天下的人们奉养自己一人。这两句话说的是君子的胸怀。曹操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但他的人生信条“宁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却受到了历代人民的斥责。在人民心目中他永远是个奸相。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为准则,至今令人景仰。
以公共为心者,人心乐而从之。
以私奉为心者,人心而判之。
语出唐代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意思是胸怀天下的人,人民必定尊敬并追随他;顾念一己私利的人,人民必定心有抵触并背叛他。抵触,违逆。
节欲而听谏,敬贤而勿慢,使能而勿贱。
语出汉代刘向《说苑•说丛》。意思是节制私欲而听从臣子的规劝,尊敬贤人而不怠慢他,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轻视他。这是为官之道,如果为官者能做到这三点,他必能治理好自己所管辖的地方,必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语出《礼记•大学》。老百姓喜欢什么,为官者就喜欢什么;老百姓厌恶什么,为官者就厌恶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老百姓的父母。提醒为官者要取得人民的信任,必须关心百姓疾苦。
下流壅则上溢,上源窒则下枯。
语出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意思是下面的水道堵塞了,水就会从上面溢淌出来;上面的源头封住了,下面的水道就会干涸。喻指必须保持上下畅通,这样才能遵守法令,达到社会安定。
以上所辑十一则名言警句,共同阐释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上下、为官、官民关系。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有一句诗:“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也就是说只要为上者为君者为官者能与下属同甘共苦,那么为下者为臣者为民者一定同上级同安共危。“上无骄行,下无谄德”,上面不正直,下面就弯曲;上面混乱,下面就叛逆 。所以,为上者务必要节欲、 敬贤、使能、清政、务实、好德。才能成为为下者的表率,才能使吏清民乐,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