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大连市委书记在纪检会上高挂“免宴牌”。他说:“市委常委不要请,人大、政协的同志也很忙很累,希望在座的干部支持我们,不要请我们吃饭。我代表市委常委在这里表示,带头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他语重心长地向领导干部发出倡议:“有时间去锻炼身体、看看书,多陪陪家人;实在想吃,和与工作无关的同志去吃,和家人去吃,自己掏腰包。”这个“免宴词”,说得多好啊!真像一股拂面春风,感人肺腑,催人醒悟。
多年来,我们党一直把反对用公款宴请、大吃大喝作为明令而禁止。而实际上是愈禁而不止,愈反而愈烈。因为在有些人的眼里,请吃请喝是“人之常情”,是“市场经济的特色”,因而,不以为非反以为是,不以为害反以为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也有些人口头上说是说,行动上做归做,就是不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至变换手法,由明转暗,巧喝豪吃。
有则政治笑话说,两人闲聊,一人感叹现在的官员腐败严重,另一位却戏言:“当官的天天泡在酒里,怎么会腐败!”反其意而思之,整天泡在酒里的干部,哪有不腐败的呢?
多么能吃会吃的官员,且自诩吃喝出了一种灿烂的酒文化、饮食文化。可请吃的和吃请的哪里又会明白,鱼就是为了贪吃,才吃下了钓钩;狐狸就是为了皮毛美丽的那点荣誉,才死于猎人的枪口。
“历鉴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是祸胎,是薄俗,是坏兆。用以管家则家败,用以治国则国亡,用以干事则事衰,用以做人则名裂。可以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艰苦朴素,禁奢戒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不仅有“劳思焦心通九州”的大禹、“一沐捉三发”的周公姬旦、一身戒奢的孙叔傲、千古流芳的清官刘宠、不渝情操的吴隐之、一生恪守清规的“包黑子”、“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张伯行等这样一批古代楷模,更有为戒奢立言的宏篇巨著司马光的《文正公传家集》、陆游的《家训》、钱大昕的《养新录》、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全集》等,都强调了“俭开富源,奢起贫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防奸以致,救奢以俭”、“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样一些极富哲理的名言。这些人和著和言都是旨在使国人从根本上搞清“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重大价值在哪里”,切实把好这个“总开关”,抓住戒奢的“牛鼻子”。
艰苦奋斗并不仅仅表现在吃菜咽糠、含辛茹苦上,而是一种奋发向上、克服万难、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个基本精神,是共产党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我们党之所以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由于创造、培育、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和感召了几代人,至今盛传不衰。
党的十六大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伊始,就由胡锦涛总书记带领,赴西柏坡重温当年中国共产党“进城赶考”的心路历程,并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切实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而今,虽然执政环境、经济实力、发展水平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同样面临新时期的“进城赶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而,把求真务实、艰苦朴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等优良传统,真正渗入到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去,成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因此,大连市委书记拒请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表率作用,值得大家赞赏、效法和践行。如果有人仍然是看别人、推明日,那么结果必然正如《明日歌》中所言:“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