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见有的领导提升调离期间,上级红头文件一发,原单位只忙着为其举办欢送会及告别宴,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一事却无人问津。待一个个领导干部拍屁股走人后,本单位才发现有的领导干部走时留下了“经济手续不清,侵害国家利益”等一连串问题,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为此,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钻没有审计的空子留下问题一串串
领导干部在原单位工作期间,都分管着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业务,对于划拨资金、采购货物、入库进账有不可推卸的把关、审批的责任。但他们离任时,借没有人过问离任审计一事,任何手续也不交接,便匆匆走人,结果他遗留下的“半截子工程”、经手的成百上千万元资金、刚签过合同的一笔笔生意等,却让两眼乌黑的继任领导去接手处理,面对一堆糊涂账,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老虎吃天没法下爪。待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早已错过开展工作的大好良机,甚至上当受骗,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有的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大权在握,随意把单位的一些财物借给业务往来单位或同学、老乡、朋友,本应在离任时催其归还,但他们看上级对离任审计一事只字不提,自己也就不忙着催要,结果造成“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公家财物长期被私人占用。某单位一名职工,在其同学任某局长期间,从他手中借出一辆三轮摩托车,在他离任两年后,新任局长清仓查库,方知还有一辆三轮摩托车长期外借,派人去催要,但为时已晚,摩托车早成了一堆废铁。
由于上级放弃了对离任领导的审计,致使个别“贪图钱财”的人乘机把办公配备的电脑、通讯工具等贵重物品,都化公为私,随着提升离任而悄无声息地归为己有。
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层的原因令人反
思现实中,有的领导离任时,为什么会出现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睁只眼闭只眼,不进行审计的情况呢 ?通过调查研究,大家的一致看法是,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怕得罪人的思想在作祟。由于一些人顾及到同学、朋友、老乡的各种关系,怕审计中审出问题,既得罪人,又惹得上级组织不快,所以不愿进行离任审计,致使这一严肃的制度规定成了“聋子的耳朵——样子货”。
二是慷国家之慨送人情。有的人以为,领导干部离任不要说没有经济问题,即就是有,受害的是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不损一厘一毫,所以就采取“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不负责态度,得过且过,用原则做了顺水人情。
三是“执法”不严酿祸根。既然离任审计是一项制度,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履行,但有些单位的执行者,却在执行过程中随意“裁剪”这一制度,损害了制度的刚性和落实的力度,甚至使离任审计制度成为一种徒有躯壳的“形式”,无形中给企图躲避审计的个别领导干部充当了“保护伞”。
勒紧“笼头”不放松严把领导离任审计关口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领导干部提升调离时,一旦忽视或放弃必要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势必产生腐败现象。要堵住这方面的漏洞,各级党的组织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关。
首先,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意识。要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这一制度落到实处。一是离任领导干部自身要确立离任审计的意识,主动向组织提出对自己在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依法审计,把是非问题弄清楚,还自己一个清白。二是领导干部所属的上级党组织,要抱着对干部负责的精神,责成有关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必要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提高这一制度规定的刚性约束,严防个别“屁股有屎”的人钻制度规定松懈疏漏的空子。
再次,建立审计、组织、纪检部门三位一体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监督机制。有的领导干部明明有经济问题,晋升调动时为什么会闯过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关,成为边腐边升的“漏网之鱼” ?一个重要方面是个别领导用感情代替原则,随意表态,给有的人开了“绿灯”。要克服这种不良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审计、组织、纪检部门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以有利于各部门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制约,抵御各种“人情”、“权势”的干扰,真正做到秉公执纪,从严执法,切实加大监督力度。谁没有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追究谁的责任,严防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