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的壮丽人生
打印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烈士陵园,有一块不到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文只有7个大字:毛岸英烈士之墓。此碑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叙说着一个普通一兵保家卫国、勇洒热血的动人故事,50年来成为树立在亿万人民心中永恒的精神丰碑。

从流浪上海滩的苦孩子,成长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英勇战士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长沙清水塘。正在长沙领导泥木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的毛泽东抱着这个又白又胖的头生子,高兴地对杨开慧说:“真是双喜临门,就叫他岸英吧!”毛泽东给长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为了革命的事业,在大革命失败后,岸英就再也没见过父亲。不久,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8岁的岸英失去了母亲,在上海领着岸青、岸龙两个小弟弟,以拾破烂、 捡煤渣、推人力车谋生。他们哥仨住在苏州河贫民区船工遗弃的破木棚里,天寒地冻,连一把破棉絮和稻草都没有,只能抱在一块睡睡醒醒。

  1936年,上海党组织找到了岸英和岸青,并委托东北义勇军司令员李杜将军带他们经香港、西贡、苏伊士、马赛港、巴黎等地,辗转大半年,于1937年初到达莫斯科。毛泽东在延安,终于看到了儿子在苏联的照片,他禁不住热泪盈眶。但他仍把念儿的迫切心情压在心头,在“鸿雁传书”的一封封信函里,倾注着盼儿成才的无限关爱。特别是1941年元月31日,毛泽东在延安写给岸英兄弟的信中,不仅给他们指出了学习科学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学习的方向和方法。他写道:“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主,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可是,时隔4个多月,1941年6月22日,德国悍然向苏联发动闪电式进攻。毛岸英三番五次地给斯大林写信要求参加卫国战争。岸英经过多方努力,被批准上了苏联士官学校快速班,随即进入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于1943年元月加入联共(布)组织。岸英军校毕业后获中尉军衔,并被任命为坦克连党代表。在大反攻中,他头戴坦克帽,胸挂报话机,不顾一切地探身坦克外,千里长驱,英勇击敌,穿越波兰等好几个东欧国家,在炮火硝烟中挺进,斯大林元帅亲自接见了他,并给他嘉奖了一支精致的小手枪。

  1946年元月7日,岸英随同为毛泽东治病的阿洛夫等乘飞机回到了延安。毛泽东喜出望外,赶到飞机场,一把抱住离别19年的长子。许久,他才仔细地瞧着岸英说:“你长高了。”回到中央机关,办公厅行政处安排岸英到中灶吃饭,毛泽东对岸英说:“你妹妹李讷从小就吃大灶,你这么大了,还要我提醒吗?”岸英听爸爸的话,直接上大灶吃饭去了。

毛泽东嘱他进“劳动大学”,他成了边区特等劳动英雄的学生

  岸英刚回延安,时入“三九”,天气十分寒冷,一位美联社的记者便找岸英访谈,要岸英谈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形势的看法。当这位美联社记者将此访问录整理成中文,要岸英过目后发稿时,岸英送父亲审阅。毛泽东接过稿子揉成一团,严厉批评岸英说:“你小小年纪,刚从国外回来,懂得现在是怎样的形势,怎么能对外国记者随便谈话?”毛岸英深知自己对国际国内情况知之甚少,需要好好学习。 

    初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回答儿子请教的问题,他让岸英到参与会议的《解放日报》记者组报到,使岸英能从会议代表的发言和随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学习。岸英手持中宣部的介绍信到记者组报了名。他不仅在会议上听各位领导和参议员的讲演和讨论发言,而且与记者们一道学习、采访、探讨问题,掌握了不少实际情况,弄懂不少国内革命斗争的道理。通过参加会议采访,他对许多重大问题都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清明节前,毛泽东与岸英坐在王家坪院外的石桌旁谈话。毛泽东遥望凤凰山上正在开荒种地的人群,慈祥地对岸英说:“你在苏联读书,住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大学堂,这就是劳动大学。”并讲了孔子对弟子说自己不如老农的典故,鼓励岸英应在边区军民大生产的耕耘中增进群众感情,磨砺革命意志,并对岸英下乡劳动规定了个“约法三章”:一、放下架子;二、不谈恋爱;三、不搞特殊化。

  农历三月初七这一天,毛岸英穿着爸爸一件打了补丁的棉衣和一双很结实的旧皮鞋,在贺清华、周西林等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了延安县柳林区二乡的吴家枣园。从此,他成了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学生。

  毛岸英到了吴满有家,吴满有让岸英和自己的二儿子吴仲贵睡在热炕上,自己支一块门板睡在地下。说是为两个后生在门口挡风,其实是为了岸英的安全。吴满有还建议毛岸英重新起个名字,可岸英说:“在欧洲战场上,希特勒我都不怕,现在回到延安,边区人民这么好,我还怕什么?”

  劳动时,毛岸英就像一位战士要熟悉手中的武器一样,首先把所用农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向与自己同龄的吴仲贵问清楚,看他怎样使用,然后才跟着干起来。他聪明伶俐,一看就会。开荒时,他干挖狼刺根这个最卖力气的活,手上打起不少血泡;往场上背庄稼,每次他都要比仲贵背得多。山路蜿蜒,岸高畔陡,吴满有生怕横背着谷捆的岸英撞在窄溜溜的山路出事,几次要砍掉路旁的小树,岸英总是不让;在对面山塌地上掏地小憩时,比岸英大三岁的吴满有家的伙计杨培柱主动挑战,他说:“岸英,你说你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胆大劲足,敢不敢与我比赛摔跤?”岸英也不搭话,脱掉上衣便和培柱这愣小子抱到一起,摔得山坡上黄尘飞扬。后来,他俩成了至交。1949年冬,杨培柱还收到岸英从北京寄给他的一封信和6张相片,安顿他热爱家乡,积极生产,并约他有机会进京做客呢!晚秋时节,吴满有怕早出晚归的岸英受寒,硬把王震送他的一顶崭新的毡帽戴在岸英头上,岸英则把自己从苏联穿回的那件军呢大衣送给了吴仲贵;夏日里,骄阳似火,岸英脊背和胳膊上晒起了一串串水泡,一扯一把皮,吴满有便用鸡蛋清和着香油制成膏,贴在岸英皮肤上,给他治疗。

  岸英一个月才回一次延安。毛泽东摸着岸英的手说:“农民的手上有老茧,你手上却有血泡,说明你没学习好。等你手上老茧厚了,才能说你在劳动大学毕业了。”岸英领会爸爸的教诲,回到吴家枣园,干得更欢了。衣服破了自己缝,扣子掉了自己缀,下了山还学着烧火做饭,闷黄米干饭,炒酸菜粉条,蒸米饭馏馍馍,什么都干。有一回林伯渠的秘书到吴满有家,岸英亲自做了荞面乱蚫,这位名叫陈进路的秘书很吃惊。其实,岸英在这里,对自己要求很严,天刚亮就起来挑水,下地回来,总要背一捆烧火柴。他最爱吃陕北的带甜味的软糜子窝头和熬南瓜饭。晚上,还抽出时间给村里的年轻人和娃娃们教文化,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但汉语却说不准,吴仲贵就充当翻译。岸英还向村子里的其他庄稼把式虚心请教务农经验。这一年,吴满有家生产粮食60多石,交公粮50石,交羊40只,牛4头,成为延安县乃至整个边区的“状元”户。可是,岸英走了,吴满有常喃喃地说:“这里有毛主席人家娃娃的功劳啊!”

  在毛岸英去吴满有家之前,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岸英,等你劳动大学毕业,再上‘延安大学’好不好?”岸英曾愉快地答应了父亲。可是,岸英在这里才5个多月,国民党军队就开始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毛岸英于9月25日回到延安。战争,把一切美好的憧憬砸个粉碎。

  他向组织递交了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告别新婚妻子,经受战火考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8日,毛泽东以雄伟的气势和非凡的胆略,以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时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的毛岸英,立即向组织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申请书。毛泽东支持了岸英的申请,他对在京汇报工作的彭德怀说:把岸英也带到朝鲜,让他经受战火的考验。

  10月19日 ,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从安东、上河口和辑安等地,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莽塬。毛岸英亦随彭总奔赴前线,在彭总作战室任机要秘书。满腔热血的毛岸英出国前看望了刚结婚一年、还在住院的妻子刘思齐,嘱咐说,自己要出远差了,要思齐出院后一定要多去看望父亲,而后就毅然告别国土,走出国门。

  12月25日圣诞节,也是志愿军打响第二战役的第一天,作战室下达了所有的战斗命令后,彭总终于有片刻的轻松了。他一夜没合眼,躺在岸英旁边的一个小屋里就睡了。副司令邓华、洪学智和不值班的参谋人员都撤到距木房不远的山洞里去了。岸英正在值班,他靠在北墙的大火炉前埋头签收注有3个“A”字的战情电报。

  上午11点许,4架美军轰炸机低空掠过作战室上空,把平安南道大榆洞四周的青山震得嗡嗡响。洪学智副司令见此,也替彭总的安全担心,他走进木屋,掀掉彭总身上的被子,硬是拖起彭总,并从后背上不断推搡着,绕过仍在忙碌的毛岸英身旁,走进了防空洞。毛岸英忙完抄录的电报稿后,就从子弹箱里取出一颗朝鲜人民军送来的苹果,把苹果皮削下来放在火炉上烤。这时,飞机的轰鸣声又近了,值班的作战室主任成普跑到门口窥探。不好!飞机机腹已泻下几十颗凝固汽油弹,那明亮的炸弹反光十分刺眼。他只喊了一声“快跑!”炸弹已随声落地,顿时气浪把成普掀翻在沟下边,眨眼已是冲天的火焰。年仅28岁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壮烈牺牲了。

  当毛泽东乍然听到岸英牺牲的噩耗时,他的手颤抖着,慢慢地点燃一支烟,他默默无语,闭上了眼睛。那伴随岸英短暂一生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苏联卫国战争和正在鏖战的朝鲜战争的烟云,在伟人的脑海里翻腾、翻腾。他蓦地站了起来,说道:“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反抗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属于这些革命战士中的一员,不能因为岸英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就不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事业而牺牲。中国人民必须取得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

  毛岸英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重振雄风,再创新的辉煌! 


上一条: 春风化雨润民心——汉台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田孟智心系群众二三事
下一条: 伤害案发生在警察面前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