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金钱与做人
打印


  道德和金钱,任何人都需要,缺一不可。离开了道德无以立身,离开了金钱无以生存。有的人把“道德”视为立身之本。认为德为本,财为末,把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所谓“朝闻道,夕死足矣”;有的人把“金钱”视为命根子。认为钱是根本,钱可通神,只要有了钱便可以横行于天下,所以把聚敛钱财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格高尚的人,世人称之为“君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这样的人,视道德品质为生命,视不义之财为粪土,他们一旦从了政、掌了权,往往以事业为重,以百姓为本,以不贪为宝,谁要在他们那里搞权钱交易很难得逞。

  品格低劣的人,世人称之为“小人”。小人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巧取豪夺,损人利己;嫉贤妒能,背信弃义。他们胸无大志,心无良知,贪图享乐,一味追求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样的人,视金钱为命根子,视“道德”为百无一用的精神枷锁。他们一旦从了政、掌了权,就会把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疯狂为自己敛财,只要能捞钱,什么事都敢做,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背弃原则、出卖灵魂等等。因此,越是缺德的人,越能“心安理得”地疯狂敛财。在他们眼里德是虚无缥缈的无用之物,是绊脚石,“钱”是万能的,是可以主宰一切的神灵。于是就赤裸裸地搞权钱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君子和小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先为君子后为小人。有的人先为小人后为君子,有的人表面为君子背后为小人,有的人时而表现为君子时而表现为小人。君子和小人都有个形成和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道德修养的过程。认真修炼者终将成为君子,不重修德者终将成为小人。时修时不修者就处于二者之间,这种人时而重德,时而重钱,所以有时表现为君子,有时表现为小人。这种人在思想上懂得道德标准,知道不义之财不可取,不义之事不可为,但由于“修炼”不够,所以在行动上不坚定,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往往把握不住自己。有的人开始顶住了,后来失守了,有的人在小利面前顶住了,在重金面前失守了。只有那些始终不为金钱所动者才算修成了大德,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我们的老祖宗为了提醒后人不要因钱失德而招惹祸端,很动了一番脑筋,他们在造字时,把“钱”设计为左边一个“金”字,右边上下两个“戈”字,其意为金钱旁边有两个站岗的,如果取之无道,就会挨刀中枪。在造钱时,将其设计为“外圆内方”,其意为金钱用途很广,但要取之有道,如不顾道德规范,一味追求钱财,钻到钱眼里去,就要受到制裁。古人的良苦用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前不久一名号称“廉政局长”的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被判刑10年。此人极其善于伪装,除口头上大会小会讲廉政外,经常穿一双解放鞋,背个黄挎包上山下乡,被人称为“挎包局长”、“廉政局长”,先进荣誉一大堆,但背后却极其隐蔽地贪污受贿10多万元,自认为手段高明无人知晓,不曾想一个偶然的事件,由一名小偷揭穿了其丑恶的面目。最近此人在牢房里写了一首打油诗:“一生小心又谨慎,不料栽到贼手中,经济损失且不算,政治前途完了蛋”。可见因钱而失德者必将是德财两空,只有常修德、修大德者才能保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条: 官无长物唯求石
下一条: 廉政格言警句征文选登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