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无长物唯求石
打印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清光绪四年余云焕署兴义府为大堂撰联。此联指出:做个不搜刮民脂民膏的“廉吏”颇为容易,难得的是一个地方官要给百姓造福,要有所建树不容易。这种严于律己的为官思想,在封建官吏中可谓凤毛麟角。在当今现实社会中,有些为官者吃“皇粮”不为民谋事的大有人在,愿他们能效法古人。

  将勤补拙,以俭养廉。

  清人唐执玉任直隶总督时为三堂题联。这是副自勉联,也是唐执玉为官一生的真实写照。唐执玉是江苏武进人,“少孤苦,家多难。”康熙四十二年中进士,出任浙江德清县知县,敢于惩治豪强贿吏,得到百姓的爱戴,离任时数千名群众自发前去送行。后两次出任直隶总督。在直督任期,他治理河道,革除弊端,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雍正皇帝赞扬他“公勤不懈”,他积劳成疾,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还强扶病体为皇帝去当代理直隶总督,死于任上。他一生节俭,八年的养廉银只用去三分之一,其余交回省库;他死后竟“箧无一物”,无法成殓,僚属们凑钱相助,才将遗体运回原籍安葬。他用一生践诺了“将勤补拙,以俭养廉”的誓言。

  官无长物唯求石

  家有遗书何用金

  这是陆姓人家通用联。上联写汉末三国时陆绩,他居官太守,清廉自律,卸任时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以致所乘之船太轻,难以渡海,只好载石而归,人称此石为“廉石”。下联写南宋诗人陆游,他临终写下《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的信念和渴求。陆绩廉洁奉公,陆游爱国勤文,陆姓人家祖祖辈辈引以为荣,借联语抒怀,巧用对仗,旨在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

  极力排开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

  挺身遮住后来人

  旧时乡村演戏,观众常因争位置、占高处发生争执。此联正是借此现象为喻而撰。上联说:站在低处或个矮的观众,如若看不见演出,就静下心来听戏,不必见空就钻,用力挤开前面的人,否则会使秩序大乱,谁也看不好听不好。下联是对那些站在板凳上看戏者的劝诫,希望他们不要只顾自己高兴,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倘若后面看不见演出的观众发生拥挤,这些“站得高”的人自然“弗能久也”。此联语意双关,借题发挥,将戏场比作官场,辛辣地讽刺那些狗苟蝇营的趋炎附势者。当他们“看不见”即未得势时,找门路,托人情,四处钻营,并极力排挤倾轧,踩着别人往上爬,等到“站得高”,一朝得意时,便骄横跋扈,闭塞贤路,压抑人才,“挺身遮住后来人”。联语流利晓畅,冷峻尖刻,给为官为人者警示。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这是清朝湖南巡抚赵慕毅自题抚署联。中国官场历来崇尚“无讼”,孔子曰:“必也,使无讼乎”,在儒家“无讼”说的影响下,往往把“息讼”作为安民之道。所以作者希望民众安稳似抚署前的一堵大墙,民间就此无诉讼,即使大衙冷落也无妨。当然,民安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官清。

  罔违道,罔民,真正公平,心斯无诈;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此联是清代文人武承谟所撰。武承谟在任无锡县令时,在县衙贴数副对联,既为安民告示,又是座右之铭。此为其一。上联提醒自己不可违背公道,不可骚扰民众,只有做到办事公道,才能问心无愧。下联正告不法之徒,本官“不容情,不受贿”,谁若欺瞒哄骗,行为不轨,定要严加惩办,决不留情。在用人与管理上,武承谟也在县衙题联自勉: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

  因材而用;

  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

  看病如何。

  通过联语阐明自己到任后用人时,对不称职的决不姑息,而要以“斧斤”砍之,对安排不当的则要“因材而用”。下联以“医”喻“政”,表达自己到任后的整肃决心,不容私情,法所必严。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自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菜色多。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说:“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清乾隆初总理事务鄂尔泰在自己所耕作的菜园撰写此联。联语用“此味”指切身感受,告诫自己,只有“绿野亲自种”,才易知“此味”。下联“对他有愧”的“他”指苍生,也即百姓。“菜色”,饥馑之色。联语意为:百姓面有饥饿之色,做父母官的应当感到自愧。

  在以上几则联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唐执玉、武承谟,还是鄂尔泰,他们都有一颗清廉之心,一腔为民之情,作为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有清政爱民之心,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上一条: 烈火铸英魂——佛坪县扑救“3•28”森林大火纪事
下一条: 道德• 金钱与做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