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生死观”
打印


    人,有生便有死。我想,有人生观,就有人死观吧。人生观和人死观同等重要。

  什么是人死观?笔者认为就是关于一个人对“死”的选择、对“死”的态度以及对“死”的评价。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所有人的“生”都是相同的,但“死”却各有不同。

  刘胡兰年仅18岁的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最后被敌人杀害。毛泽东同志曾亲笔为她题写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张思德为革命烧木炭,不幸以身殉职。他“死的其所,死得比泰山还重”。

  雷锋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短暂的一生,“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为人民做了许多许多的好事。他牺牲了,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梁雨润等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死犹生,流芳百世。

  相反,有些人的“死”,大快人心,人民齐声欢呼:“又少了一害!”

  王宝森的死,死有余辜,死不足惜。

  成克杰、胡长清的死,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还有一些贪官、赃官,虽生犹死,活着也跟“死”了差不多。陈希同、李纪周一类腐败分子,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正像一首诗所写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一个人,由生到死乃自然规律,只要不是意外事故或病魔所致,人的死是常事,无须动议。但对于为官者来说,就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为官者,领悟生死观的要义,才能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活着的时候,就会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会写好最后一笔。尽管人走了,但走得无憾无悔,走得清清白白,给世界留下一缕缕芳香,给后人留下一份份思念。只要生者一提起他,就会动情地说:这个人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像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死的!


上一条: 关于源头治腐的几点思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