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摇篮——陕西省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打印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健康。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都必须以自身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等于零。而蓬勃发展的卫生事业恰似健康的摇篮。只有卫生事业发展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才会有保障,才能投身于经济建设。

  党的十五大以来,是陕西省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5年。

  陕西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证明:卫生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 体 系

  陕西的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陕西的卫生工作者经过近几年来不断探索,基本形成了新的卫生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建立新体系,首先从基础工程抓起。省卫生厅和各级卫生组织都制定了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出台了新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加大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医院和其它医疗机构在全省各地拔地而起。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从城市到乡村,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截至2001年底,全省卫生机构已有5563个,医疗机构5107个,专科防治站(所)21个,卫生防疫机构138个,妇幼保健机构82个。全省各级医院共有病床9.91万张,从事医疗卫生的工作人员16.53万人,其中各类技术人才13.34万人。全省共有个体诊所5802个,从业人员9936人。全省设村卫生室28530个,乡村医生37178人,村卫生室覆盖率88.18%。基础设施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新的服务体系的形成。

新 突 破

  近几年来,陕西省卫生系统改革的新突破是城镇卫生医疗体制的改革。

  省政府、省卫生厅认真贯彻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下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积极出台地方配套文件,由点到面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省初步核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5435所,占应分类的92%;有近50%的县以及县以上的医院开展了病人选择医生看病,实行了“一日清单”制度;近90%的三级医院和市级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价幅度达18.77%—35.7%。社区卫生服务从试点阶段转入框架建设阶段,全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5个,覆盖人群达260多万人。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出台,并于2002年7月1日起实施,一些医疗机构乱收费和以药养医状况得到遏制。积极推行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人均门诊费用、住院床日平均费用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卫生系统在全省事业单位率先推行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全员聘任制,干部竞争上岗,实行岗位工资制,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省卫生监督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挂牌成立。通过改革,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市场基本确定,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局面初步形成。

新 发 展

  自从1995年5月27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决议》颁布以来,省卫生厅积极探索农村卫生工作的有效途径,着力加强贫困地区的基层卫生工作。通过健康工程建设,卫生重点县建设和国内外各类卫生项目的建设,使一批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的基本条件得以改善,基本满足了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确立了农村卫生工作改革思路,着重开展以乡镇卫生院产权和经营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一些卫生院实行了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合作经营、托管等改革试点,大多数卫生院进行了经营机制改革,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综合目标责任制的力度,一批乡镇卫生院开始走出困境,出现了“两个效益”同步增长的可喜局面。全省有16447个村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医疗,占行政村总数的53.32%。可以说,农村卫生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绩喜人。陕西省坚持预防为主,近几年来突出抓了霍乱、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重点疾病防治工作。全省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各类传染病发病率连续保持历史最低水平,地方病病情稳中有降,90个县(市、区)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加强血站建设,基本实现了血液“三统一”管理。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SARS病的防治中,省政府、省卫生厅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预防措施得力,使病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防疫和生产两不误。目前,全省拥有临潼等16个省级卫生县城和礼泉、神木两个国家级卫生县城,占全省县城总数的18.82%。宝鸡、咸阳、安康三个市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医学科技教育和中医事业都有了新发展。这十多年来,省卫生系统从陕西的实际出发,把实施“科技兴医”战略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了医学科研和教育工作,先后有近百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以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为重点的“1245”工程全面结束,38479名乡镇医生达到了中专以上水平。全省有80%以上的县达到了卫生部乡村医生教育合格标准。调整医学教学结构,加大了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的招生比例。制定了全省医学教育发展规划,从宏观管理、依法行政的角度,对卫生科技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优先领域进行了规范和引导,科技兴医战略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确立了全省“十五”中医科技发展目标,始终把继承与发展作为主题,把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诊疗水平作为重点,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中医院,建立省级中医重点学科和专科诊疗中心。中医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上一条: 从“赵百万”到 “赵千万”
下一条: 朱德的一封推荐信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