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45岁的南通市郊信用联社原主任向新明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副冰冷的手铐无情地卡住了他的双手。
高墙铁网,向新明倚窗而立,眺望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飞鸟,想到自己将在铁窗内苦度余生,不禁泪水滚落而下,恍然置身于不堪回道的噩梦之中……
心态失衡伸脏手贪婪成性难回头
向新明人生之路一帆风顺。1975年,他高中毕业回乡务农,3年后幸运地成为南通市郊区八厂信用社的一名总账会计,从1985年起担任该信用社副主任、主任。1992年底,南通市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组建市郊信用联合社(以下简称信用联社),向新明担任副主任,同时仍然兼任八厂信用社主任,2000年他坐上了信用联社“一把手”的交椅。
公正地说,向新明在担任八厂信用社主任期间,也干过一番事业,使这个单位的固定资产由原来的32.6万元增加到1300万元,存款由508万元增加到2亿元。但是,仕途的顺畅没有使向新明珍惜组织的培养,面对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的生活,向新明心态失衡,贪欲渐起,滋生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念头。
南通市某供销社经营部独立法人汤某多次从八厂信用社贷款,赚了一些钱。为表感谢,逢年过节,汤某都要拎些烟酒去孝敬向新明。随着业务的发展,该经营部的贷款次数不断增加,贷款数额也不断上升,为了感谢向新明的支持,1995年上半年的一天,汤某来到向新明的家中,从包里拿出一只装有1万元现金的信封交给向新明,说:“一点小意思,谢谢你对我的支持,今后还希望在贷款上多些支持帮助。”向一开始感到“挺害怕的”,不肯收,后来转念一想:反正只有你知我知,况且帮了他不少忙,得一些回报也是应该的。于是在客气一番后,向新明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这1万元。
初尝“禁果”,欲壑难填。从1995年到2001年10月,向新明的贪欲急剧膨胀,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他把手中权力当做筹码,在短短的6年多时间内收受贿赂60多次,总计折合人民币250多万元。
手握权柄傍大款逢年过节饱私囊
向新明虽然只是一个基层信用社主任,官衔不大,但在民营企业主眼中却如同“金菩萨”,因为向手中握有数以亿元的放贷决策审批权,信用社的资金就好像向新明口袋中的钞票,高兴贷给谁就贷给谁,于是,不少私营企业主对他趋之若鹜,向新明由此结交了一批“大款”老板。
个体老板张某夫妇在向的“关照”下,数千万元的贷款源源不断涌到其名下的私营企业,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张某夫妇感谢不尽,常思报答。
2000年3月,张某夫妇听说向的女儿准备去英国上学,就准备了20万元,放进马甲袋,于一天晚上,由张某之妻送到向的家中。向新明收下后换成美元存进了银行。2001年4月份,向新明生病住院,张某之妻到医院送给他6000元。这一年6月至9月,张某之妻还分别在某酒店及向的家中送给向新明10万元。有了这些感情投资,向新明的“服务”积极性更高,其中,由向亲手签批的最大一批贷款达1900万元。
在伸出一次次的脏手后,向新明的“胆”更大,几乎到了贪婪成性的地步。2001年下半年,张某夫妇所办的某房地产公司准备开发一个新项目,但要投入2000多万元才能取得土地使用权,为了拿下这块地皮,张某向信用联社打了申请贷款的报告,然而,过了一个月迟迟不见动静,张某知道“不烧香”是没希望了,于是急忙筹备了10万元,在一个晚上送给了向新明。
一些得到向新明帮忙的老板们借春节之机送上“红包”,而向新明顺水推舟,借机敛财,一个春节下来居然有数万元“进账”。
黄某及其女婿分别在南通和南京开办了3家公司,经向新明拍板,在短短几年中从八厂信用社贷到数千万元的贷款。为了报答向新明,1996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黄某在向的家里送给他5万元,向新明笑眯眯地收了下来。1997年春节前,黄某干脆来到向新明办公室,把10万元现金塞进他的抽屉里。
投桃报李互惠利费尽心机装廉洁
1995年底,八厂信用社投资100多万元对单位活动室进行装潢并安装空调、防盗监控等设备,向新明直接找来没有施工资质的个体老板禹某,让他承接了该工程。眼看着一块“肥肉”到口,禹某暗自高兴。1996年五六月份,装潢工程即将结束,向新明、禹某与其他几个客户在某星级饭店吃饭,吃完饭后,禹某拿出2万元塞进向新明的西装口袋内。后来,在结工程款的时候,禹某又送给向5000元。向新明担任信用联社主任后,又对信用联社进行装潢,在向新明帮助下,市某广告公司通过议标承接了施工任务。为感谢向,2001年春节后的一个晚上,该公司经理陆某独自开车到向的家中,此时,向新明正在与其他人一起玩牌,陆某将向叫到一边,掏出2万元,悄悄地递给他,说:“给你打牌用用”,向新明没说什么就收下了。
2001年1月初,南通市某设备厂要做一笔钢材业务,急需一笔资金,该厂厂长黄某找到向新明,过了几天经向新明审批,办成了一张500万元、期限为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2001年春节前两天,黄某送给他装有2万元的信封,以表感谢。黄某认识到向新明是以钱开道的人,过了几个月,黄某来到向的家中,对他说,请向主任帮忙再开一张5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向新明一口答应。临走时,黄某丢下了一只装有2万元的信封。2001年10月底,向新明到北京学习,黄某也赶到北京某饭店送给向1万元。
向新明对于金钱一向贪得无厌。2000年初,南通市某厂退二进三,企业整体搬出城区。由于该厂是八厂信用社的抵债资产,经向新明牵头联系并拍板,由某开发公司给予企业迁址补偿后开发建设。为此,该公司负责人张某分3次送给向新明40万元。
有时候富有心计的向新明也装出一副“廉政”面孔,让别人感到他很“正派”。他在收受贿赂过程中,坚持三条“原则”:对不熟悉的人所送的钱不收,对在敏感事情上别人所送的钱不收,对在事情没办成之前所送的钱不收。2000年初,市郊信用联社要建汽车棚,由朱某承建这一工程,事后朱某先后3次托人送给向新明3万元,向新明与朱某交往不深,他感到收下这几笔钱不安全,于是将第一次的1万元当即退还对方,剩余的2万元如数上缴给了单位。2000年5月,向新明利用职权批准信用联社向宁波某公司购买保管箱,在洽谈业务过程中,该公司老板送给向10万元,向新明心想:收了10万元,如果这笔业务做不成功,岂不是引“火”烧身?于是,他收下10万元后上缴联社监察科,后来生意做成了,公司老板又送给向22万元,向却毫不客气地占为己有。
顶风作案狂敛财转移赃款欲掩盖从
2000年下半年向新明坐上信用联社“一把手”交椅到2001年11月初案发,他收受贿赂160多万元,平均每月超过10万元。
民营企业南通某公司,对流动资金的季节性需求量大。2000年4-5月份,该公司董事长陈某经人介绍,结识了向新明,向知道陈某财大气粗,对其提出的贷款要求一口应承。不久,首笔4000万元贷款就被划到陈某的公司,陈某对向新明感激万分,2000年9月份的一天,他听说向的女儿去英国上学,急忙送来了2万美元。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尝到甜头的向新明自然更加卖力地为其提供方便。这样,该公司从信用联社累计贷款近5亿元。陈某知“恩”必报,2000年底,经陈某出面联系,向新明去英国看望其女儿,并帮他办好护照,成行前的一个双休日上午,陈某又送给向新明人民币20万元。2001年9月份左右,向新明去北京考察为该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的另一家公司,在某星级宾馆,向又收下了陈某送的1万元。
向新明不但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还赤裸裸地索贿。
南通市某公司负责人方某从1999年开始和信用联社打交道,由于新上了几个比较大的项目,先后以略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累计贷款近亿元,向多次有意无意地跟方某提起女儿出国费用一事,方某只是口头表示就是不见行动。向新明急了,干脆与方某挑明:“我女儿出国费用很高,还差2万英镑,你能否帮我调剂一下?”方某听后,觉得向新明一开口要这么多,心有点黑,但想到公司在信用联社还有不少贷款,如果不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方某便用20多万人民币兑换成3万美元送给了向新明。
2001年的10月份,预感将要出事的向新明在煞费苦心地将20万元赃款交给其亲戚之后,还觉得不太放心,又让该亲戚将赃款再转移到亲戚的亲戚那里去,但最终还是被侦查人员在一间废弃厨房后面的乱砖中搜了出来。除此之外,向新明还将受贿的大部分赃款存在上海银行,有的还兑换成美金,然后将这些存单存放在英国上学的女儿处。然而这一切都是枉费心机,那些漂洋过海已经到了英国的存单最终还是被追了回来。
东窗事发被查办身陷囹圄悔已晚
2001年下半年,南通市纪委、监察局从查办其他案件及群众举报中,发现向新明涉嫌重大经济犯罪,对其进行了立案侦查。
2002年8月12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向新明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30万元,其受贿所得人民币194.8万元、5.6万美元、2000英镑、120万日元等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向新明在案发后作了深刻的反省,他说:“我由于平常缺少政治学习,法制观念淡薄,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堕入犯罪的深渊,我好后悔选一个人走错了一步,不但毁了自己,也害了家人,世上没有后悔的药,只有等来世再重新做人了。”向新明弄权玩“火”,触犯刑律,将在高墙铁窗内度过余生,完全是咎由自取,他的前车之覆再一次警示人们:逃避监督,擅权专断,其祸不远;罔顾法规,以权谋私,其痛必巨;为官者当洁身自好,慎始慎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