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石——记延川公路管理段段长南学彪
打印

    “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其实,南学彪这个低个子也挺能撑的。自从他任段长后,几年的时间,就把家业菲薄的延川县公路管理段搞得红红火火,除“家业”呈滚动式发展外,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在连续评为市公路系统养建管营工作第一的基础上,由省级文明单位升为省级文明标兵单位,职工之家由省级模范职工之家上升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由于工作成绩卓著,管理有方,1999年5月,南学彪被共青团陕西省委和陕西省交通厅共同授予省交通系统“十杰青年”的光荣称号。

  “支援地方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不能因为利小或无利而不为。发展自身壮大自身,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政府的协调,群众的理解和全社会的支持。”

    南学彪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时刻记挂着政府与人民。南学彪作为一个公路段段长,确实有超乎常人的胆略与气魄。

    1995年5月,永坪镇被列为全国五百个小城镇开发建设点。永坪镇的开发建设,镇内的道路建设是当务之急。县长吴世宏知道,要拿下镇区道路建设这个硬任务,就必须有一支信得过、靠得住的施工队伍。他想到了南学彪。然而谁都知道,没有足够的经费,要高质量地完成这个任务太难。

    于是在县长与段长之间,在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南学彪和吴世宏寻找了一个最佳结合点:政府为镇内的道路建设投资300万,剩下近一半的缺口由延川公路段想法补上;公路段承揽永坪炼油厂数十万方土方工程,由政府负责解决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民事等问题。永坪炼油厂的土方工程刚启动,问题就出来了。当地的一些村霸地痞开始闹事,阻挡车辆,干扰施工,以侵占土地为借口向公路段敲诈勒索。南学彪一边在施工现场与这些胡搅蛮缠的人周旋,一边通过镇政府和派出所的人员协调解决,最后终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南学彪超前的预见应验了,段里的职工说,要是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永坪炼油厂的土方工程还真没办法拿下来。

    永坪镇内1郾9公里的二级水泥路面工程也如期竣工了。新街道的建成带动了镇区其他方面的开发建设。在水泥大道的两侧,一座座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一些两三年没来永坪镇的人看着新的街道街景感叹:永坪镇变漂亮了,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了。

   “只有壮大自我实力,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这是南学彪发展企业的根本经营思路

    在南学彪上任两年多的时间里,延川公路管理段的机械设备投资将近200万元。有人担心南学彪的动作太大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机械设备上,万一揽不到工程,将来不就都成了一堆废铁,还不如维持现状。

    南学彪理解这一切,但他对未来的形势、对事业的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的大趋势上分析,公路交通建设已无可非议地被列为国家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市场前景看好;从延安市的具体情况来看,道路建设才刚刚开始,城乡道路建设任重道远,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完成。因此,从事公路建设事业,怕的不是没有市场,而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在市场经济的法则下,没有实力,就必然会被淘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1998年,子长县多方筹集资金,决心一举拿下本县境内16公里的三级油路工程,解决这个多年来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限制子长县石油和煤炭发展,困扰政府和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子长县交通局和有关领导首先想到全市基层公路中机械化程度最高,施工能力最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很高的延川公路管理段。

   1998年7月,延川公路管理段的施工队伍开进了子长境内的施工现场。仅仅两个月的时间,16公里的三级油路从延川公路段施工队伍的脚下延伸到终点,任务提前圆满完成。延川县公路段再次以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1999年5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210国道贺家湾路段年内要改造成平原二级路。

    贺家湾路段二级路面的改造工程,延安交通局是甲方承建单位,要保证工期和质量,它就必须物色选择一个一流的施工单位。

    经过反复筛选和严格考察,除交通局自己组建一个施工队外,另一个能担此大任者,非延川段莫属。

    贺家湾的工程一启动,南学彪再次决定加大设备投资,以保证能立于真正的不败之地。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延川公路段再次增加了价值250万元的专用机械施工设备,成功的砝码被再次加重。

    由于准备工作的充分,认识上的明确,尤其是机械化施工能力的不断加强,贺家湾二级路改造工程无论在速度与质量上都翻开了延川公路管理段施工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人家都羡慕我这个段长太太,可谁能知道我的苦衷。回家就跟住店一样,常常见不到他的人影子。”面对一年四季都见不上面的南学彪,他的妻子无可奈何地说

    工人中处处有口皆碑的南学彪,在照顾家庭上却很不称职。一次,他的爱人一连给他打了好几个电话,催他赶快回来,乘开学之机找人给女儿调个班级,不然女儿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南学彪正忙得厉害,说学习全靠自己,哪个班级都一样,学校不愿调就算了。一次,他的女儿身上起水痘,住在医院打点滴,爱人让他回来。南学彪好不容易回到永坪,可一进办公室,却同有关人员商量起段址迁移延川县城后家属楼和办公楼的修建问题。直到妻子再次电话催促,他才突然想起这次回来的任务。

    1996年,延川公路段承接了渭清线黄龙城至旗杆庙D标段全线路面工程和B标段6公里的底层施工任务。

    这项工程是延川公路管理段在施工中遇到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黄龙山的天气变化多端,从5月到7月,累计就下了50多天的雨。他们6月中旬开挖的两公里路槽被一次又一次的雨水冲刷得面目全非,南槽淤泥有一尺多厚。很多人灰心了,对工程失去了信心,也有人为南学彪担心,工程搞砸了,如何向组织交待。南学彪却只想一件事,就是不管有多少困难,一定要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在黄龙山的那些日子里,南学彪再次使出全力,带领着全队机械施工人员和民工一道,夜以继日地挥锨清淤平整路基。南学彪有时赤脚上阵,全身上下像个泥人。他的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外乡人很难适应黄龙山的气候,许多人经常肚子鼓胀,食欲不振,上吐下泻,疲惫无力;职工们盖的被子像水洒过一样,睡在湿漉漉的床铺上,早晨起来四肢麻木,许多民工纷纷辞工不干,南学彪却一连三个月没回一次家。难怪他的妻子说他快要从“爱人这个位子上‘下岗’了”。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黄龙山险恶的环境中,南学彪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胜仗的队伍,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如期向地方的公路建设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他永远无法向家人交出一份称职的答卷。

   职工是事业的支柱,关心职工生活,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才能保证上下一心,事业永存,这是南学彪在延川公路管理段的发展中又一个坚定不移的思想

    在南学彪的观念里,职工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就是他的事。

    1998年秋季即将开学时,段里不少老道工找到南学彪,要求将自己子女从农村学校转到永坪镇的中心小学就读,因为山区的教学质量太低,将来肯定影响他们的前途。

    这件事情深深地拨动了南学彪心里的一根弦,那就是如何对待下一代,如何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如何使他们尽快成为祖国建设的优秀人才。

    南学彪在妥善解决了道工的子女们转学问题之后,他便把如何具体提高子弟们的学习成绩、升学率以及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南学彪的倡议下,延川公路管理段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并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他们还规定,凡职工子女考上大学和中专的,段里每学年分别奖励1000元和500元的助学金,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1997年和1998年,全段有5名职工子女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段里如数兑现了助学金。

    1995年,延川公路段在延川县的城关道班建成了一个家属生活区,解决了16户老道工的住宿问题;但随着队伍的壮大和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需要解决更多职工的住宿问题。1998年底,延川公路管理段在永坪红崖湾建成了又一个职工生活区,解决了一线职工的后顾之忧。南学彪对职工生活的关心是全方位的。两年多来,段行政先后拿出一万多块钱,慰问困难户32家;并组织人员随时将米面煤气等生活用品送到职工家里。同时他们将关照的对象倾斜到一线道工,为道班打井5口,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6个,粉刷职工办公室宿舍60多间,配置席梦思床40余套,给职工发放米面达40多吨……几年下来,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收,为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累计投入达70多万元,职工的实际收入也逐年递增,一路上扬。

    南学彪把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贯彻到各个方面,从而抓住了带动事业不断发展的关键,使职工树立了段兴我兴,段衰我衰的主人翁责任感,使段领导班子具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才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局面,踏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事业台阶。


上一条: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专员
下一条: 傻经理的创业史——记榆林市物资储运公司 榆林市燃料公司经理刘文保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