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经理的创业史——记榆林市物资储运公司 榆林市燃料公司经理刘文保
打印

    有人说他太“憨”,更有人说他太“傻”。他从县长的宝座上走向商海,在一无资金,二无住房,三无人才的条件下,挂起了两块牌子,办起了榆林地区物资储运公司和榆林地区燃料公司。10年向国家上缴税利1000余万元,净资产由当初的20万元,增到现在的517万元,净增近25郾3倍。他就是榆林市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市物资系统优秀经理、陕西省物资系统十佳企业家刘文保。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企业精神


  1989年8月,正值国家对神府煤田开发进入攻坚阶段,由于物资供应短缺,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地委、行署决定成立物资储运公司,同时,为促进煤炭销售,一并成立燃料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时任神木县副县长的刘文保被选任为经理。

    当时,不少好心的亲友劝他不要去,他们的理由是:年过30不学艺,放下铁饭碗不端,何必去企业讨苦吃。刘文保认为神府煤田开发是件大事,组织决定让我去,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他毅然走上了那艰苦的创业之路。

    公司成立后,职工只有他和一名司机,而地区物资局给他们20万元资金的同时,又给他一条原则:“钱不多,但事情要办好。”先在燕家塔征地建立铁路物资转运站,还得征地建公司,真是杯水车薪。

    刘文保清醒地认识到要办好企业,不仅资金重要,关键要有人才,他亲自考察,从区内企业中“挖”来了4名经营能手,成为公司的创业骨干。资金短缺,他利用过去搞行政多年的关系,四处奔波借款贷款,工程终于铺开了。

    他租赁了神木计量所的两孔窑洞,一孔做办公室,一孔做库房,六名职工挤在一孔窑洞。然而,这里的地理位置,对于经商十分不利。不仅远离街道,而且地处偏僻的小巷深处,公司经营的钢材木材都是长件,车又到不了院内,货只能卸在几十米外的地方。要装卸工搬运会加大成本,刘文保便亲自带领职工,当起了搬运工。一次从榆林拉回十多吨钢材,他们从下午搬到深夜,谁也没喊一声累,没叫一声苦。刘文保扭伤了右臂,但他不吱声,第二天去医院打完封闭后,又默默地坐在办公室上班。

    为了省钱,刘文保先借了几套桌凳用着,在开展业务后,他利用公司经营中客户选购后剩下的次料,亲自拉到电锯厂解成板,雇了两个木工做起来。没床板,他自己拼凑木料制作。他还动员职工自己动手制作炉筒子、洗脸盆、火炉子、铁簸箕,同志们风趣地说:“咱公司成了加工厂。”刘文保却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不少企业家认为办企业就得高投资。刘文保却认为资金固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企业精神,大庆人“有条件的地方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刘文保办企业的精神支柱。

顽强拼搏是我办企业之本

    刘文保经常对职工讲:“在改革的大潮中,要办好企业,就必须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1990年冬,刚刚成立的物资运销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原地区行署和物资局拨给公司的4400吨平价钢材和70立方米木材,突然给了神府煤田物资供应公司,这对新办公司来说,确实不公。刘文保没有气馁,他自己设法找饭吃。一次,刘文保意外地得到一条信息,内蒙古乌海市某厂处理一批木材,价格比较便宜。他立即出发,在天亮前到达目的地。连饭也没有顾得吃就找对方谈生意,经过两天的谈判,终于成交了。700立方米木材运回后,很快销售一空,为公司赢利8万多元。

   1992年秋,刘文保获悉包钢要出售一批钢锭,刘文保想,眼下钢材供不应求,价格看好,有了钢锭何愁没钢材,找个加工厂,出个加工费轧成钢材就行了。他和职工连夜出发,厂家还没有上班,他们就等在门口。一上班,提供信息的人胃口太大,提出了20%的信息费。刘文保又找到一位老乡,结果这位老乡也有这条信息,并愿意无条件地领他去看货。一谈,100多吨钢锭成交了,运进轧钢厂,这批钢材不仅解决了矿区建设的燃眉之急,而且为公司创下了近20万元的利润。

    1990年腊月,刘文保在宁夏推销兰炭穴低温焦炭雪,得知大武口隆湖铁合金厂因缺焦粉,面临停产。他感到自己是燃料公司经理,兄弟单位有困难,有责任帮助。他连夜跑回神木,走了五六个焦炭厂,组织了一批货。但是已到年关,车都停下了,运输成了问题。跑了几家运输单位都吃了闭门羹,于是他又跑到农村老家找到两家个体户,于大雪纷飞的年三十将货送到厂家。厂家十分感激,说他是雪中送炭。从此公司成为这个厂的信誉户。

    就凭这个信誉,燃料公司与青海、宁夏、内蒙古一些单位签订了重信誉守合同的合作协议,仅1991年就销焦粉6000吨,为公司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廉洁自律是我的为人之道

    刘文保经常说:“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领导首先要率先垂范,凡要求职工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模范地做好。廉洁自律,这是我的为人之道。”

    这几年,老板、大款把吃喝玩乐、坐豪华车、出国考察作为企业家的风度。刘文保不是没钱显露这个风度,公司有500多万元的净资产。只是他与此无缘。他不抽烟、不喝酒,更不会跳舞。十多年他没用公款招待过一次自己的客人。有人邀请他出国旅游,他说:“钱是公司的,我不能拿几万元去尝那个洋荤。”

    工程的回扣是当今公开的秘密。然而刘文保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建燕家塔货转站时,一个包工头找上门来,兜出一沓票子要承包工程,还许诺搞成后,可按比例回扣。刘文保严肃地批评了那个包工头:“凭你这一手工程质量不会有保证,请你走。”

    眼下不少企业职工纷纷下岗,再就业成了一个大难题。储运公司如此红火,也就成了人们就业的主攻方向。一次一名下岗职工踏进门来,先是提了名烟名酒被他谢绝了,这人以为嫌礼少。第二次拿几千元又进了门。刘文保说:“你下岗有困难,我理解,但公司有规定,任何人无权调人进公司。”

    人们以为拥有近千万资产的大经理办公室一定很豪华,然而进了他们的办公室,看到的是简易的平房,10年前的旧桌子、旧床、旧沙发,红砖地;办公桌上连一台电话也没有,打电话还得到大办公室去。

    采访结束时,刘文保充满信心地说:“眼下国家对西部进行大开发,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我们一定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为动力,不失时机地为大开发建功立业,求得公司更好地发展。”


上一条: 铺路石——记延川公路管理段段长南学彪
下一条: “江苏第一贪”的歧路人生 ——建行常州分行计划财务部原经理葛亚欣腐化堕落纪实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