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的宏策伟略
2000年除夕之夜,蒲城县境,万家灯火,鞭炮齐鸣,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周孝武一家人却期待着孝武的归来。8时许,周孝武拖着疲惫的身子进了家门。好不容易等他回来的亲人们刚想举杯共庆这个一家人团圆的节日时,他只说了一句“你们先吃?”便一头倒在床上鼾然入睡。理解他的妻子没有说什么,流着泪给这个一脸疲倦、胡茬丛立的男人轻轻盖上被子。
周孝武真的太累了!要知道他从2001年元月初被任命为陕西省水电工程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工程公司经理起,马不停蹄,身不卸甲,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上内蒙,下四川,过西安,到湖北,去甘肃,走新疆,跑遍了大江南北的第三工程公司所拥有的16个工程点,走访了16个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和书记,对每一个工程作了详尽的调查、摸底。周孝武这样做是要进行一场改革,在改革之前,必须摸清“三公司”下属单位所有的人事建制、财务管理、经营现状和人员编制,取得各工程项目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提防在整改之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
其实,被任命为三公司经理的他是刚刚从病床上下来。在任公司经理之前,他就是原三处副处长兼三原西郊水库和甘肃白杨河水库项目经理。奔波于各工程之间的他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好饭,睡过一个完整觉。没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使得他的肠胃出了问题。为了节省时间,他就到药店胡乱买点药。就在2000年8月份,他跑到安康商谈黄石滩水库项目时,急性胰腺炎突发。一向认为自己肠胃不好的周孝武并没在意,只是又抓了些胃药吃一些,过了几天。病越来越重,肚子疼得他气都喘不过来,黄豆般大的汗水直往下淌,人几乎要昏死过去,人们才赶忙用飞机将他送往西京医院附属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初愈,他又投入工作。刚好又被任命为公司经理,全盘统管三公司工作。热爱事业如生命的周孝武,更加珍惜党组织给自己的这个机会,决心率领三公司全体职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2001年正月初一至初六,当许多人都忙着走亲串友、喝酒打麻将,到处游玩娱乐时,周孝武招来自己的得力助手张少卫,关起门坐下来共同研究有关整改的宏伟设想与细则。
正月初七这一天,周孝武迅速召集下属15个建制队的领导干部开紧急会议,要求各队立即封闭所有账务账号,封闭所有仓库及上交交通工具,开始实行整改。
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公司对机关机构设置进行重新调整,一改过去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状况,一次性撤销十五个建制队,成立适合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的“六部三办二公司”,细化职能部门职责分配,每个职能部门均定岗定人员,定岗负责。人力资源归劳人部统一管理,实现了企业有限人力资源的统一调配,也解决了以往机构臃肿,重复设立人员冗多现象,压缩管理人员由100名到60名。还一次性收回四十多辆生活用车,变无偿为有偿,仅这一项就可以年节约费用200多万。将原有十几个库房压缩成8个专业库房,将所有的废弃设施进行修复。能用的用,不能用的就变卖,仅废铁就收集2000多吨。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打破过去以年限高低定工资的机制,压缩固定工资,增加活工资。实行能者上岗,懒惰投机者待岗,连续待岗者清退。凡待岗者每月只给172元生活费,30元医疗保险费。对于人事管理、物资管理、规范项目也划出了相应的管理细则,做到有条不紊,有章可循,有序可查。
成功的改革,激活了“三公司”这潭死水,还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仅社会统筹费这一项,“三公司”从1992年起就一直没有上交,致使许多老职工退休后领不到退休费,伤残者领不到抚恤费,而各个工程队和公司之间常常扯皮推诿,引起职工不断上访。现在周孝武一次性将近十年拖欠的362万元社会统筹费上交,稳定了社会,安定了职工。老职工们感激地说:“别看孝武还是个娃,想得可周到咧?是个好帅?”于是人们就把现年34岁的周孝武称为“少帅”。
“拼命三郎”张少卫
张少卫之所以被人称为“拼命三郎”是有缘由的。1990年,张少卫从陕西省水利学校毕业分配到水电“三公司”。上班后,被派到华县金堆城钼业公司修排洪水洞工地,去时正赶上洞内有塌方,所有的工人被迫从洞内撤出。作为技术员的张少卫刚走出校门,竟然毫无惧怕地进入洞内,进行考察,研究处理塌方方案,在他的努力下,塌方很快得到处理,整个排洪安全贯通。至此,人们对新来的这个小伙子有了新的认识,他很快就被任命为三处八队副队长,专管工程施工技术。
1996年,陕西省进行了一项大的引水工程,将黄河水抽到富平县。在大荔县里沟填方工程时,外省施工队遇到了麻烦,由于这个沟道淤泥深,面积大,在处理地基挖淤泥时,推土机陷进去拉不出来,只好用大吊车往出吊。工程被迫中断,但时间紧迫,不能因这儿的工程进展影响了整个工程按期完工。改道更要消耗大量的国家资金。某施工队撤离后原三处八队进入工地,负责施工技术的张少卫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制定出“定点排水”方案,将淤泥清理。工程既艰难又危险,稍不留心,人和机器就会没入淤泥,张少卫一天24小时,几乎是全候在工地。短短的四个月,苦战苦熬,终于在抽黄工程试通水时如期修好。省委、省政府领导面对如此神速而又施工质量好的工程,发出强烈的感慨:“真是不可思议啊?简直是拼命三郎。”1999年三原水库工程开始启动,张少卫是该工程项目副经理,从施工到方案的实施,全由他操作。修水库是百年大计之事,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由于地形复杂,坝基工程非常庞大,弄不好既浪费财力物力人力,还会出现坝基渗漏,使整个大坝坍塌。先排水,后挖基,一次性打了70多眼井,将水抽完。接着采用由两岸阶地向河床中心掘进的方法。用干土换湿泥,进行坝基开挖。一个月一鼓作气挖了12.4万方,更值得庆贺的是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又节省钱,还能将淤泥清除得干干净净。原来一方泥必须填一方土才能将机器开进去深挖,现在一方只填3寸多土,仅这一项就节约资金达30多万元。
1999年6月,工程正在进行1米宽、22米深的人工深槽开挖时,槽内出现流沙。大量的流沙向狭窄的槽内涌流,缺乏经验的民工惊慌失措,如不及时封堵,就会造成人死、槽榻的后果。正在指挥工程施工的张少卫毫不犹豫,冲入渠内,鼓励工人稳定情绪,用木板打对撑,然后挂混凝土将险情处理。整整6个小时的死守硬堵,将险情排除,再看张少卫时,人完全成了泥土塑成的雕像,只看见转动的两只大眼。
面对没有资金而神速发展的“三原水库工程”,省水利厅厅长彭谦和副厅长王保安不无感慨地说:“我没想到三原西郊水库能干得这么!”
面对张少卫你没有理由不叫他“拼命三郎”,他有一股憨气,有一股拼劲,用工人们的话说:我们的张经理,有危险有困难的地方就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