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脚下有棵松——记阴县全国优秀企业家张增武
打印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是精彩的镜头就那么几个。

  1996年12月,中国黄金代表团赴苏丹实地考察,他作为副团长与随行人员在机场受到苏丹财政部长、地矿部长和中国驻苏丹经济参赞的隆重欢迎。

  1998年初春,他出席全国百名企业家代表大会,受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特邀与其亲切交谈2个小时。

  1999年10月1日,他作为中美企业家庆祝建国50周年联席会代表,光荣地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

  这一组镜头,历史地记录着一个人在追求、拼搏中达到的几个人生高点,吸引着我们一步步走近了他——张增武。

白手起家创造新辉煌

  巍巍华山,耸天而立,成为华阴人的骄傲。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山山水水,东邻的河南灵宝、陕西潼关相继传来了开发金矿的致富曲,华阴人民坐不住了:同属小秦岭山系,又近在咫尺,人家能抱金娃娃,难道华阴只能望山兴叹?

  现实是残酷的。八十年代初华阴市先后两次投入巨资进行勘查,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1985年深秋,县委决定第三次探寻黄金之谜时,有人竟说起了风凉话:造物主没有赐福华阴,再别拿老百姓的血汗钱瞎折腾!但西安矿业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时任县科委工业组组长的张增武力排众议地站在了县委领导面前:“凭资料分析,华阴境内肯定有金子,请让我再折腾一次!”

  张增武说干就干,他和请来的地质专家一道,钻荆棘,攀悬崖,走河谷,登山顶,一连数月,早出晚归,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捧一掬山泉,累了石板杂草就是“席梦思”。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后,《蒲峪白台金矿开采可行性报告》摆到市委领导的面前。

  县委领导当即拍板成立华阴黄金公司,破例让年仅26岁的张增武出任公司经理。这是一个无资金、无人员、无办公场所的“三无”公司。困难没有让张增武却步。没有人,他从县科委和其它单位借;没有办公室,他在外边租;没有资金,他就“借鸡生蛋”走联合办厂的路子。那一段,张增武累得瘦了一圈,眼熬得通红。苦尽甘来。黄金公司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生产黄金12两,一举结束了华阴没有黄金的历史。从此好戏连台,第二年生产黄金257两,第三年生产黄金539两,到1993年黄金产量突破了一万两大关,跻身于全国重点产金县行列,向国家上缴利税800多万元。张增武被大家誉为全国黄金战线一颗冉冉升起的改革之星。

  移岗换位科技兴农大手笔

  1999年5月,在群星捧月的赞扬声中,张增武离开黄金公司,调任华阴市科技局局长。上任伊始,有人私下议论:张增武在黄金公司干得好,那是单位红火,到没权没钱的科技局干,非出洋相不可!”张增武有个倔脾气:“谁越说不行,我偏要干出成绩让看看。”一连半个月,单位不见他的身影,却四处走访了解科技兴农的主攻方向,渐渐地一幅科学的可行的蓝图在他心底酝酿成熟。

  华阴市有一片约40万亩的渭河滩涂区,这里土地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熟化好。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低,农民披星戴月地干一年,收入却少得可怜。于是,张增武大胆提出了渭河滩涂农业综合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设想,得到市委、市政府的一致赞同。

  为了将设想尽快变成现实,张增武开始走上了争取立项之路。西安、北京之间来回奔波,单位拿不出一千元差旅费,张增武带头垫资2万元,其他同志纷纷响应,共垫资5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经过一个半月的连续工作,张增武奔赴北京,找到了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委托他们编制了《渭河滩涂(华阴段)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经国家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对《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同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张增武知道干事业仅靠科技局成不了大气候,便提出了“借别人的脑子发财”的思路,把养牛博士、小麦专家、果树教授相继请来,又组织生产人员赴山东、杨凌参观学习。科学技术的大量投入,使各种适宜养殖和种植的名、特、优品种在5万亩滩涂区示范园焕发出勃勃生机。2000年12月27日国家科技部委托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5万亩滩涂区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示范园进行了验收,与会领导和专家看到平展如镜的田野上万木吐翠,池塘里蛙儿鸣,鱼儿游,鹅鸭成群,赞不绝口。专家高度评价后,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长吴春梅挂帅出征,经过多方努力,为该项目一举争取到一亿多元的发展资金。

  张增武有一套做人的哲学:“我4岁母亲双目失明,因姊妹多,家里穷,全靠党和政府的救济粮救济款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又是党培养我上了学入了党,当了干部。我干工作就是把这100斤全搭上,也报答不完党的恩情。”

  张增武有了坚定的人生支点,在奋斗的事业中自然会不断闪烁出绚丽的光彩。一次下乡,他了解到有的农户种药材薄荷发了财,想到有推广的价值,但为了对农户种、产、销负责,他三下深圳,与美国一家医药公司签订了包销1000亩薄荷的合同。然后在华阴市境内建立了种植1000亩薄荷的基地。到年底,种薄荷的广大农户丰产丰收,由衷地说:“张增武把我们引向致富路。”

  冰消雪融傲岸青松自高洁

  张增武自从当上黄金公司经理后,就给自己定下“六不铁规”:不管章子、不拿票子、不沾金子,不吃请、不受礼、不收受贿赂。在黄金战线十几年,他记不清有多少个体户,多少同学朋友,多少有权有势者,或拿来高档烟酒,或送来一叠又一叠钱钞,或诱以高官厚禄,要他批点好矿,少收点管理费,或保留自己的矿口不被取缔,都被他一一拒绝。他说:“要是想发财,口一张,手一松,都会换来大把的钞票,但为人的良心不允许我这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不允许我这样做。”

  张增武不仅在华阴黄金公司、科技局能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即就是在苏丹经营5000多万元的援外开采黄金项目中也是不贪不占,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一次,张增武回国内办有关手续,合作方背着他一下提取了400多万元,想用于其他非生产性开支,张增武返回得知后,断然全部收回。后来合作的一方又要提取现金3200万元单方承包,并获得了国家进出口银行有关部门的同意,逼着张增武签字同意。张增武经过调查,发现其中有严重的诈骗行为,便斩钉截铁地说:“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我宁可坐监狱也不签这个字!”事后有关方面弄清了问题的真相,对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了降级降职及党内处分,张增武却被誉为“一个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共产党员”。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张增武犹似一棵顶风傲)的苍松,经受了考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上一条: 垒筑在名利塔上的人生---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受贿案纪实
下一条: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作风建设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