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作风建设
打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其中“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县级以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特别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看党的形象主要看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是否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因此,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作风建设,一要慎权,二要倡俭。

  慎权,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尽职尽责,防止权力滥用。针对目前基层对权力认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要克服三种错误观念。

  一是要克服权力的“尊贵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地方越小,经济越落后,等级观念越重。把权力看作尊贵的象征,认为权力就是面子,要有面子就要有权力,要有权力就要谋官位。因此,为占有权力,不惜采取争、跑、要等手段。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公仆”意识,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决定》指出:“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做人民的公仆。”贯彻中央的决定精神,消除权力地位上的尊贵观,关键是要加强学习,树立公仆意识。

  二是要克服权力的利己观,加强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当前基层存在着三种权力利己现象。一是“吃请”。一些领导干部、有权者隔三差五进餐馆,酒足饭馆肚儿圆,自身不掏一分钱,群众影响很坏。二是公车私用。领导干部的公用车除了工作之外,便成了领导家用生活车,老婆出门,儿子上学……耀武扬威,群众也为之痛绝。三是权力惠及亲朋好友。一个人做了官、掌了权,亲朋好友随之沾光。工作调动、工程承包非亲朋莫属。根除这些现象,中央决定中明确指出:保证党的各级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在基层最为迫切的是健全并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组织生活涣散在基层比较普遍,有的部门和单位党员只交纳党费,一年半载不过组织生活。组织部门应该把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过好组织生活的同时,逐步健全完善党内的各项监督制度。加强民主监督重要的是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明确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真正形成权力的“阳光作业”。

三是克服权力的“时效观”,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有权不使,过期作废”是基层一些人做官的信条,有的人认为当官不易,有权期太短,致使权力膨胀化,违背原则办事,该办的不办,不该办的乱办,置党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权力的运行要靠制度去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根据基层的实际,主要落实好四项制度:预算外资金统管制度,防止乱滥花钱;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防止熏心交易;工程招投标制,防止暗箱操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防止权力“异化”。

  倡俭,就是要崇尚俭朴,反对奢侈,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目前,在基层党员干部中要解决好如何认识俭朴,怎样做到俭朴的问题,从而树立高尚的品德。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党员干部对“俭朴”二字似乎淡漠了。《决定》提出: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色具有重大意义。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认识到,保持俭朴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在我们的国家多数群众还不够富裕,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更加困难,群众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艰苦朴素,同舟共济。事业亦需要我们党员干部付出更多的艰辛,创造更多的财富,获取更少的报偿。群众衡量党员干部是否脱离群众往往看你是否保持俭朴作风。再次,保持俭朴作风,也是反腐倡廉的需要。能否受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冲击的考验,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航向,自觉不自觉地放纵自己,就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

  如何做到俭朴,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讲求实效。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党和人民交办的任务,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体现在生活上,就是要严以律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反对铺张浪费。一个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从点点滴滴做起,不贪吃喝金钱,不贪女色享乐,不贪名利地位,远离一切腐朽的、低级趣味的东西。

  总而言之,基层每一个党员干部若能做到勿滥使权,以俭养德,基层党的作风建设就会得到大的加强和改进。







上一条: 华山脚下有棵松——记阴县全国优秀企业家张增武
下一条: 对分利联盟式集休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