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当代“校人”
打印

  “校人”是《孟子》提到的一个人物,姓甚名谁已不可考,只知是一个管理池塘的小官。此人乃一刁钻圆滑、惯会弄虚作假、花言巧语的小人。

  据载:有人给郑国大政治家公孙侨(字子产)送了一些活鱼。子产大概不想受贿,就将其交给校人,使之养于池塘。可校人拿回后却烹而食之,反倒回来报告说:已放养池中。并具体描绘说:刚放进时,鱼儿懒洋洋的仍是一副困倦模样,过了一会儿,说鱼儿缓过神,便舒展身体,悠悠然游了开去。子产听后十分高兴,大加赞叹道:“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选”校人从子产处出来后,以嘲笑的口吻说:“谁说子产多智呢?我将鱼烹而食之,他还说什么‘得其所哉’选”由是,孟子评论曰:如果说得合乎情理,那么君子也会受骗。

  请看这位“校人”可恶不可恶。明明是他花言巧语骗了子产,却还要得便宜卖乖,背后大加嘲笑。这样的下级真够典型的了。孟子用墨不多,却把小人那种诡计得逞之后的洋洋得意之态、放肆笑谑之状,刻画得入木三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令人欲詈而唾之。

  此事还告诉为官者,作为上级领导,切切不可只听娓娓动人的汇报,无论这种汇报多么生动具体,“合乎情理”。切切不可根据汇报而评价一件事办得如何,一个人的人品和能力怎样。不然,就会像子产一样,让“校人”一类心术不正的人所蒙骗。这样,不仅影响工作和事业,而且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反映,有损党的威信和形象。假若再由此而提拔重用“校人”,其危害和影响则更大更劣。其实,校人不过是施的雕虫小技而已,要戳穿这套把戏并不困难,只须到现场实地考察一番就明白了。怕就怕高高在上,不愿下去,满足于听汇报,遥控指挥,甚至爱听喜歌,乐受谀言。子产之失就在于作风不深入,犯了官僚主义。

  对照起来,古之校人比起今之“校人”,即某些弄虚作假者、善汇报者,恐怕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当代“校人”不仅能将鱼烹而食之后汇报说已放养于池,还能将放养的成绩夸大百倍千倍。说不定用不了多久,还会汇报说每条鱼增长了多重,产生了何等伟大的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您要下去实地看吗?也好办得很,只须将别的鱼塘里的鱼捞过来冒充就是。

  所以,窃以为,今天欲治“校人”之伪,就应拿出更加有力的有效的招儿。不但要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考察,而且还要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委、真相和应有的规律。一旦发现“校人”有弄虚作假之行,则严厉惩处。不但查处“校人”,而且要追究其上司的责任。


上一条: 葬也该平淡
下一条: 历史上的女性廉洁人物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