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这中间的路便是生活。生活是什么芽有人说,生活就是摆脱苦痛、寻找幸福。那幸福又是什么芽又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尽管感受的内容千差万别、甚至迥然相异,但每个人感觉到幸福时的心理、生理状态却是大致相同的。
人说“生命如歌”,我说“幸福如水”。人的生命尽可变奏出诸多明亮悦耳的音符,演绎出不少精彩绚烂的乐章,但内在的幸福却始终是人心底潺潺流淌着的一脉清泉。它润泽、清爽、洁净、透亮,一如稚子纯朴天真的瞳仁,没有遮掩、没有纤尘,坦荡而自在,让人放松,使人舒心,可随时淡褪滚滚红尘中的浮躁、矫饰与妄念。
人的生命都有一样的始终、一样的归宿,正如芸芸众生喝的都是一样的水。只是有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有人用瓷碗泥杯舀着喝,有人干脆用手捧着喝。也许用金玉之人自感荣耀富贵,用泥瓷之人觉得贫气下贱,但用手捧水喝的人在“好解渴呀”的由衷感叹中才真正能触抚到幸福的精髓。
生命的意义在于“水”而非盛水的“杯”,幸福根源于精神的满足、心理的平和,而非单纯物质上的奢华享受。正因此,才有“居陋巷,一瓢饮,一箪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美谈。生活的本质重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对于生命,水是重要的,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一生汲汲所求的却是“杯”的档次而不是“水”的真纯。他们艳羡浮华,看重外表,追求奢靡,甚至为满足自己的虚荣与欲望,不惜化公为私、违纪违法。殊不知,这些形式意义上的追寻对于生命本身,是无价值、无意义的,就像饮水的“杯”之于生命一样无关大旨。
尽管经过勾兑,水有五颜六色、甜酸咸涩等多种多样,但最解渴、最顶用也最让人百饮不厌的仍是那种“无色无味无臭”的“平淡之水”。因为平淡是生活的常态、生命的本相;更因为平淡是一种永不会伤身也永不会遭人厌弃的生命状态,恰似常饮不厌的“平淡之水”。
“腐败”是一个“有色有味有臭”给人以多种不良刺激的字眼,当然它也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字眼。“腐败分子”如若能于灵魂深处早点饮入这种“平淡之水”,早些弄懂何谓真实意义上的幸福,就不会出现“物自腐而后虫生”诸种令人作呕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