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成大道——白水县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纪实
打印

  背景

  白水县是全省的产煤大县,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自80年代起,随着国家煤矿的发展,一些非法小煤窑也一哄而起,最多时各类煤矿达300余家,同时也伴生了10多个煤炭部门。除煤炭局外,尚有煤炭营销管理处、煤炭营销巡查大队、煤炭计量站、煤炭生产秩序巡查大队、煤炭统管小组等等。十多个部门各自为政,互不买账;职能交叉,权力不清。有利的事争着干,没利的事互相踢“皮球”。据统计,全县煤炭企业每年上缴各种费用总计1000多万元,但真正进入财政库的只有50多万元。
  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和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形成了“有条件的开,无条件的也开;合法的上,非法的也上”的混乱局面。一哄而起的非法小煤窑乱开乱采,严重破坏了矿产资源。

  国有重点矿——蒲白局南井头矿,设计年限为43年,但被48个小煤窑包围,只采了8年就报废了白水县煤区成为全国煤炭产销秩序最混乱的“重灾区”之一,媒体多次曝光,原煤炭部几次点名批评。尽管县上每年至少有两次以上的大整顿,由主管县长统一挂帅,出动四五十名干警,几十辆警车,浩浩荡荡,但总是前关后开,而且每整顿一次,非法小煤窑非但没减少,反而又增加了一批。

  这混乱的症结在哪里?

  1998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再次把整顿煤炭运销产秩序提到议事日程。他们专门组织人马考察学习榆林、神木等县市的先进经验,痛下决心,坚决改革旧的煤炭管理体制,收权统管,堵塞漏洞,建立透明公正的运行机制。取消了其它10多个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将业务与职能全部归县煤炭局管理。煤炭局一时成了热点,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煤炭局:选择谁来负责煤炭局,使白水县这场具有真正意义的煤炭管理改革落到实处?

  历史选择了张福荣!

  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张福荣没有让白水县人民失望,8个月的时间,共关闭三分之二的非法小煤窑,全县煤炭产量由200万吨压缩到120万吨。而县财政每年从煤炭行业收缴的行政事业费却从50万元增加到546万元……

  40岁的张福荣,干了十几年行政工作,凡是他去过的地方,总能写下不凡的业绩。最烂最差的地方,只要交给他管理,不出一两年,准能打个翻身仗。

  门公乡是白水县出了名的落后乡镇,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到那儿工作的人走马灯似的换,乡民连吃饭也成了问题。张福荣去了,先乡长后书记,率领门公乡人民平整土地,挖渠引水,捐资修路,很快门公乡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县的前列。

  北井头乡是白水县的第二大乡镇,自然条件好,水肥地美,但令县委、县政府头疼的每年的农村特产税征收不上,各项工作滞后。张福荣去了,不出半年时间,就把乡政工作理了个顺当,到了年底,北井头乡就向县财政上缴300多万元,连续四年获奖。

  这样一个有魄力、实干、已连续六年被渭南市列为后备干部的人,县委、县政府有理由相信他。

  张福荣走马上任!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意图,决心终结“军阀割据式的利益分配格局,斩断部门或个人私利与煤炭的链条”。张福荣带领煤炭局一套新的领导班子艰难起步,对全县煤炭企业全面考察,重新核定11项收费项目及其标准,吨煤收费额降至4至6元,并向企业发放规费收缴“明白卡”。与此同时,对全县煤炭企业实行“统一审批、统一票据、统一计量、统一征费”的管理办法。

  “四统一”管理机制的推行,结束了各自为政、产销脱节、失去监督制约的混乱局面,使“关井压产”工作呈现喜人景象。但由于斩断了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链条,所以,风波暗涌,张福荣面临一场从未有过的考验与挑战。随着原有一系列煤炭管理部门的停止运行,一些心理不平衡的人到处造谣说:“张福荣独断专行,滥用权力。”有些权威者甚至利用手中权力之便,出难题,设卡子,千般刁难,万般挑剔。有人干脆扬言:“不出一年,一定要将张福荣赶下台!”有人甚至动用社会流氓痞子,威吓张福荣,各种手段应有尽有。张福荣没有被吓倒。在县委、县政府的正触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他坚定信心,率领煤炭局干部职工大刀阔斧地推行“四统一”管理新体制,最终赢来了振奋人心的喜人局面。到1998年年底就关闭了三分之二的非法小窑,向县财政上缴行政事业费,由原来的50万元迅速增加到546万元。 

  “压力没有让我们垮下,反而造就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培养出一支拉得出、叫得响、敢冲敢碰的高素质队伍。”

  带着成功的喜悦,张福荣感慨地说:“实行‘四统一’的过程,确实是一场血与火的较量。

  如果没有县委、县政府鼎力支持,没有我手底下这一班人的死守硬拼,也许我真的垮下去了。从统征、计量、稽查到巡查,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白水县这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就会化成一场笑谈。好在压力没有让我们垮下,反而造就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培养出一支拉得出,叫得响,敢闯敢碰的高素质队伍!”

  当然这一切,首先得归功于张福荣自身素质的过硬。

  正人先正己。为了将“四统一”全面推行,张福荣的所作所为达到近乎无情的程度。

  一年四季,他很少时间与妻儿老小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奔波于统征办、计量站、煤矿,进行稽查、巡查与监督。部下有一句话:“在我们当中,谁也不敢在工作中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和营私舞弊,只要出点差错,一天过不去,张局长就知道了。” 凭什么能知道,就凭他勤跑勤查勤问勤看。他办公的地方就在路上、卡子点、饭桌上。有时遇到急事,十几分钟,张福荣就把事情处理得清清楚楚。

  2001年5月1日至5月4日,南井斗计量站几个工作人员认为假日时间可以放松一些,查验票   据不严,私自放行无票车辆过境,很快被张福荣知道,立即召开局务会,给予7名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处罚。

  本来按常规,办公室一月有300多元电费就足够,一次局里却交了900元。为此张福荣很恼火,立即召开增收减支会议,并制订了几项制度,一个月一人只给26度电,超支自负。果然,不出一个月,电费就正常化。

  就连审计局都感到惊奇,觉得煤炭局在花销上近乎“抠门”,张福荣却说:“900元虽少,这样下去就会捅大乱子!”

  有个朋友想用低价从白水县调煤,从中获利。张福荣戏剧性地和这个朋友开了一个玩笑,有意将煤价提高让朋友拉走,后来朋友知道后大怒,张福荣说:“我这样做就是要告诉别人,   想贪便宜,别找我张福荣!”

  在张福荣的带领下,煤炭局的职工干部们风里来,雨里去,勇敢拼搏,无私奉献,在白水县的煤炭事业上谱写着新的篇章。

  白水县人民会记住他们,白水县的史册上一定会为他们写上重重一笔!

  


上一条: 基层执纪难——难在何处
下一条: 闪烁在黄土高原的一颗明珠——记延安明珠集团公司总经理贺明珠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