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药性
打印


  古往今来,多少人研究中医药草,为人治疾疗伤,成就显赫,功莫大焉选然而能将金钱当做一味中草药来研究,治疗人的“心疾”,惟有《钱本草》。它对制欲戒贪,修身砺志,很有成效。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尤应成为各级干部的必读之物。

  唐代名臣张说的这篇《钱本草》,开篇明义,一语中的,寥寥数字,入骨切髓,道出金钱的表征和本性:“钱,味甘,性热,有毒选”客观、准确、形象、生动。是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谁人没有尝到金钱“味甘”的一面?可是又有几人能知金钱“有毒”的特性呢?无论平民百姓,无论朝廷重臣,为它丧命者无数啊选然而,它又“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并且“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人们得到它时,兴高采烈,欢愉无限,因为它可以解人之困厄,救人于水火,并且立竿见影。但它又是一柄双刃剑,祸福并重,利害同在,既“能利邦国”,又可“污贤达”,多少人因其而晚节不保,多少人因其毁了一世清名,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选“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贪婪的人啊,你饕餮进去的钱财会伤你性命的,只有吐出来为上,均平给社会为良。眼见得多少人因贪婪而病入膏肓难以救治,还不接受教训吗?“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役神灵,通鬼气。”有人无时不刻在“采”、在捞、在贪,什么钱都敢要;有人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人都敢送,也许成功于一时,得意于一时,最终却害人害己。“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生”,有人不是被盗、被揭发、被陷于牢狱之灾吗?“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有人思想僵化,或懒惰委顿,放着钱不会挣,不愿挣,让它白白流失,只有遭困穷,受饥寒的份了。也有人虽不会挣钱,却会大把大把花钱。这种人在家里有,是纨绔阔少;在企业里有,是能整垮企业的败家子;在党政机关有,是靠拍脑袋作决策,损失千百万不心疼的主儿。这些人“散而不积”,“崽卖爷田心不疼”,却无饥寒困厄之忧,倒霉的是人民群众。“一积一散为之道,不以为珍为之德,取之合宜为之义,无求非分为之礼,博施济众为之仁,出不失期为之信,入不妨己为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记之。”张说老先生对金钱的性质、特点和积散取予之道研究得实在透彻,他要人们把握好不以为珍、取之合宜、无求非分、博施济众、出不失期、入不妨己等积散之道,惟如此,才不会损志伤神,才不会戕害自身,才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百姓黎民。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金钱避害为利,造福人类,福寿自身。

  观今之物欲横流,世态万象,天灾人祸,人事沉浮,诸多灾变皆因钱生。金钱“味甘”的一面被人们所共知,而“有毒”的一面往往被人们忽略。这一“钱”的药性,世人当切记!


上一条: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体会...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