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这一论述,把反腐败源头治理工作摆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战略位置。我体会,这也是为明年党的十六大关于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制定,做出思想理论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我国正处在腐败易发多发的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期。我们既要对已经滋生蔓延的腐败现象坚决遏制,又必须着眼于改革,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治理,逐步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学习“七
一”讲话,要更加自觉地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指导方针贯彻到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工作中去。
近几年来,反腐败斗争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并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实践一再表明,通过深化改革进行源头治理,是反腐败的根本出路。当前,在抓
源头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和工作问题,一些同志对抓源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没有把源头治理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工作来抓;有的认为抓源头涉及到 政策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怎么改主要是上边的事、全局的事,与下边、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等”、“靠”倾向,工作中点子不多,劲头不大;有的感到抓源头势必碰撞既得利益群体,阻力大,得罪人,因而有种种顾虑和畏难情绪,没有真正下决心去抓;有的认为反腐败三项工作本身就很重,人少事多,治标都忙不过来,治本就更顾不上,因而源头治理工作落实不力,进展迟缓,成效不大。特别是从总体上看,我们对源头治理工作规律性的认识还很肤浅,调研很不深入,思路不够清晰,措施办法少,指导不够有力。这些,都要结合学习贯彻“七一”讲话,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有效地解决。
源头治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遏制和消除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从我们当前的认识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立足于教育,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是着力于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其中,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创新,带有根本性。
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抓源头工作要把握这几个要点:一是从源头上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改革是出路。抓源头要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二是把需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确定抓源头 的具体项目。针对源头性的问题,研究措施,建立规范制度,进行预防和治理。三是源头治
理贯穿于反腐败三项工作之中。通过三项工作发现源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治理,以巩固、深化三项工作的成果。四是要依靠党委、政府统一抓,特别是要发挥政府主管部门职能作用。把抓源头的任务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融入各项业务工作之中。五是既要认真抓好中央和上级统一部署的源头治理工作,又要结合实际,找准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容易滋生腐败的源头性问题,确定项目进行治理。六是抓源头既要坚持持久,又要增强紧迫感,把战略上整体规划与战术上分阶段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稳健进行。我们要根据这些要点,进一步理清思路,卓有成效地进行源头治理。去年以来,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着眼于管理、监督机制、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提出了“管好权、管好钱、管好事、管好人,落实责任制”的源头治理基本思路。
——“管好权”。即通过对“职权”的规范设置和正确行使,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透明度,有效清除“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当前的重点是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和深化政务公开。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各级行政执法管理权的合理分解设置与规范实施,促进机关廉政效能建设。从长远看,要实行“小政府、大市场、大社会”的根本性改革,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权力构架体系。
——“管好事”。即通过对“事权”的规范和制约监督,建立决策、实施和管理、监督的控制程序及规则,有效防范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腐败问题的发生。当前的重点是抓好对政府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工作事项的“随机监察,同步审计,重点参,全程监督”。下一步,对重大活动承办、土地使用出让、产权交易、建设项目招投标等,进行管理方式市场化的改革。从长远看,要建立起运用市场机制与法则进行资源配置的程序和规则体系。
——“管好钱”。即通过对“财权”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财政资金收支和对货币、税收的监管,有效切断腐败“寻租”的“财源”。当前的重点是抓好会计集中核算,落实“收
支两条线”,推行政府采购等,管好财政资金。下一步,要总结财务“会审制”、“会签”等试点经验,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等问题,加快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和实名、信用等银行制度的建立。从长远看,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彻底改革国家公共财政投资拨、贷体系。
——“管好人”。即通过对“人权”的制度创新与改革,切实加强对干部和干部工作的管理、监督,确保选好、用好、管好人,有效遏制“吏治腐败”。当前的重点是在干部选拔任用
中积极推行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考察预告、任前公示、集体表决、交流轮岗、述职评议、廉政鉴定等一系列新的制度,推行重大事项报告、个人及家庭财产申报、经济责任审计等监督制度。下一步,要试行设立领导干部个人廉政资料库、设立廉政账户等监管办法。从长远看,要建立起以民主监督为核心的选拔、任用直至弹劾、罢免等完备的管理、监督制度体系。
——“落实责任制”。即通过全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推动反腐败各项任务的实施,促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落实。当前的重点 是加快建立与责任制相配套的具体制度和措施:一是具结制。把任务、职责通过上下签订责任书的办法落实到人头。二是报告制。责任人定期报告履行职责的情况,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汇报。三是考核制。能量化的指标要尽可能量化,建立定量、定性考核评定体系。四是追究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未通过责任制考核的,予以纪律的或组织的追究。
一年来的实践和成效表明,“四管好一落实”的抓源头思路,不仅符合中央今年关于“从管权、管钱、管人等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入手,着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和干部 人事制度”的部署,而且突出了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和特点,是全省纪检监察机
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成果。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也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当前,要从这几个方面改进:
——党风廉政建设要纳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并列为“以德治国”的重点。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宣传、组织、党校、纪检监察和理论、新闻、教育、文化、艺术等部门齐
抓共管的“大教育”格局,有效落实教育的组织领导、规划任务、经费预算、载体媒介等。
——党风廉政教育要紧扣实际,从基础抓起。教育要戒大戒空,立足于党的最低纲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多数人的思想水平,重点进行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从政从业道德教
育、基本国情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思想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也要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使崇廉
尚俭成为现代国民素质和社会公德的基本元素。
——党风廉政教育要有强制性,有关措施要制度化。比如,廉政教育要列为干部考察任用的必经程序;任职前必须接受廉政培训;任期内必须定期参加廉政进修;廉政教育要列为各级行政学院和干部培训机构的专门课程;对后备干部要实行到基层艰苦地区、党政监督机关锻炼考验等特殊培养措施。
当前我们要积极开展反腐败源头治理的调查研究,抓紧制定源头治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其中要具体明确地提出明年及今后几年在源头治理方面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抓住若干
群众反映强烈而又基本具备治理条件、经过努力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取得成果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整治,确保抓一项成一项,不断取得持久、巩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