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生活
打印

    说起电影,对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尤其是少年时光在圩区水乡度过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露天电影了。70年代,电影作为圩区精神生活的一种,成为乡民们娱乐生活的主要形式。30多年来,从抢着看露天电影、争着看电影院电影,到随心所欲上网下载电影,我始终对电影情有独钟,可以说,我和中国电影一起成长,目睹了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多彩,更见证了电影生活的巨大变化。

    70年代,我十几岁。那时皖南圩乡交通闭塞、物质匮乏、精神生活极其单调,条件好的家庭或许能够购置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唯一能够让乡民们共同娱乐的就是露天电影了。尽管那时的电影全是黑白片,可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不忍离场,战斗片则是我们的最爱!然而,露天电影每年只能看到几次:一是每个公社只有一个电影放映队,也只有一部电影放映机,每个村子或者生产队半年轮到一次就不错了;二是生产队要有重要事情才会派人到公社去请放映队;三是要有钱。因此,为了看露天电影,我们拿出了超过过年的劲头,相互跑遍了方圆几十里的村子,看过《火车司机的儿子》、《奇袭》、《南征北战》、《激战无名川》……

    90年代,我30多岁,已经在江城芜湖工作十多年了,对电影的热情始终不减。尽管有电视,节目也多,但我的兴趣不大,一是电视连续剧必须每天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看;二是电视没完没了,耗时太多,我白天上班,节假日要值班,只有晚上才能够创作,没有时间看。相对来说,电影院放映场数多,一部电影一个小时左右,看完走人,何况电影院硬件条件好,电影基本上都是彩色、全景式、立体声,美不胜收。闲暇之余,拉上爱人,带上孩子,逛一逛大街,看一场电影,享受一下别致情趣,真是其乐融融。有时候,特意了解国产大片、新片片,想方设法先睹为快,譬如《开国大典》、《三大战役》、《大转折》、《解放大西北》……欣赏完经典大片,除了获得艺术享受外,我还深深感到只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如此强大,也才有实力拍出如此气势恢宏、规模宏伟的大片来!

    近几年,我40多岁,由于种种原因,去电影院机会少了,但我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下载电影来看。一次看不完不要紧,以后有时间重新下载继续看,这在我看露天电影的年代,想也不敢想的。30多年的电影不了情使我懂得:在电影背后是一个叫做发展的速度;在速度的背后,是一个叫做国力的强大;在强大的背后,是一个叫做民族的希望;在希望的背后,是一个伟大祖国的繁荣和富强!

文章来源:


上一条: 车轮滚滚
下一条: 圩区也讲普通话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