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前得安康
打印

  妻子病重的时候,我的心都快要撕裂,精神有些崩溃,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镇定与从容,等我缓过神的时候,爸妈已经把她送进了医院。
    化验、诊断、输液、手术、静养,每一道程序都按照既定的医疗方式来诊治,整个诊治的过程让我煎熬,让我忐忑,让我惴惴不安,让我心有余悸。表面的慌张带来了我内心更加的惶恐,我害怕一切不幸的事情,我害怕妻子有任何一丝一毫的闪失,我害怕一切不该来的东西。
爸爸在旁边拍拍我的肩,指指自己腰间的疤痕,示意我镇静下来。我明白爸爸的意思,那段模糊的记忆也顷刻间涌上了我的心头。
    二十七年前,我刚刚四岁,爸爸因肾结石住院,先是在这个县级人民医院住院。住院观察期间,医生建议转到省级人民医院。在那样一个年代,他们没有把握更没有能力做好这次手术。医者父母心,人命关天不能因为医疗水平的缺陷而错失。当天,爸爸转到省城医院。半个月后,爸爸痊愈出院。
    那个年代,国家医疗服务建设刚刚起步,万事开头难的医技也遭遇瓶颈,医疗水平的不尽如人意让患者患得患失。
    而现在呢?医疗服务的水平让百姓无需担心。如今的县人民医院,外部环境与内部设施相适应。雄厚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优秀的信息化水平,对付妻子这样一个常规手术,实在是绰绰有余。
    想到此,我镇定了少许。
    所有的一切按照想象中的进行,妻子安然的动完手术,现在需要的就是静养和康复。妈妈守在妻子病床边,看着妻子恬静地入睡,我才长舒了一口气,压抑多时的郁闷在眉头舒展开来。
    放下沉重的心情,和爸爸出去走走,在医院内散散步。
    爸爸看着这崭新的医技大楼,见证这么些天妻子手术的完成,感慨建国这么些年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并娓娓道来,那心头不为我知的秘密。
    爷爷在解放前意外得了肝腹水。那个时代,医疗水平几乎等于零,束手无策的奶奶只能叫来隔壁的土郎中,开几个土方子给爷爷治病。只是,土方子的效果毕竟有限,爷爷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并恶化,硬撑了半个月后不治而亡。
    奶奶和未懂人事的爸爸,就这样带着悲伤,带着遗憾,眼睁睁看着爷爷去世。这样的一段憾事,奶奶也好,爸爸也好,从来没有在我们这些后辈面前提过,我也从没想过,爷爷竟然是因为这个而憾然离开人世。
    而现在,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随处可见的社区医院,医技完善的三甲县城医院。再也不用看病找土郎中,用土方子;再也不用转院去省城;再也不用担心此担心彼;再也不用担心多花钱而看不好病。
    今时今日,雄厚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良好的医疗服务态度,是前提,是基础;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是后盾,是保障。
    让每一位老百姓看得起病,治得好病是政府最大的心声。
    医院外部环境的建设,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更新,医疗技术的精进,是中国医疗水平进步历程的见证,更是中国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原先的担心已化作今时的庆幸,原先的缺憾在今时今日已得到弥补,原先的顾虑在历经彩虹之后烟消云散。国家的发展,政府的开明,使得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像我这样的老百姓身上。
    这一切,得益于祖国六十年的飞速发展;
    这一切,归功于祖国六十年的不断前行;
    这一切,受益于政府关心的国计民生。
    原来,只有祖国强大,才有人民幸福;
    只有祖国富庶,才让人民安居;
    只有祖国发展,才使人民乐业。
    定格这些美丽的瞬间,你会发现,六十年的发展,你,我,和你我一样的每一个人,本身就是共和国发展的见证者。

文章来源:


上一条: 家乡又闻号子声
下一条: 父亲的粮仓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