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纪实
打印



  近年来,陕西省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陕西实际,围绕和谐发展主题,关注改善民生,抓好思想教育,注重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丰富多彩的培训教育活动,奠定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坚实的思想基础

  去年,我省市县乡村级组织集中换届,新任市、县纪委书记、乡镇纪检干部、基层站所和村两委会负责人业务生疏,相关知识薄弱。省纪委及时编写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读本》,印发到全省1650个乡镇和27709个村“两委会”,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提供经常性学习教材。省纪委对全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作了专门安排部署,使这项工作逐步正规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今年以来,省纪委同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对741名换届后新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了5期示范培训。各市县采取依托党校和直接组织的方法,对基层所有乡镇纪检干部、基层站所负责人及村两委会负责人进行了“缺什么,补什么”的全员培训。

  2004年以来,省上利用各种媒体,先后对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安康市白河县仓上镇原纪委书记万立春、宝鸡市陇县天成镇马曲村党支部书记阎本娃、韩城市东英村党支部书记郭孝义等先进人物进行了大量持久的宣传报道并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制作成电视剧和专题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强化先进人物的感召及凝聚效能。近年来,全省每年播放电教片6万多场,观看人数达120多万人。

  陕西人文景观丰富、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厚实。借助这一优势,全省各级党组织创新载体,拓宽领域,把农村廉政文化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户县纪委充分发挥户县农民画的传统特色优势,组织农民画家创作了108幅反腐倡廉书画作品,举办反腐倡廉书画展,吸引省市县党员干部和群众4万余人前来参观。渭南、铜川两市挖掘整理历史廉政文化遗产,注重在人文景观中挖掘重德行善内涵,分别举办了“风追司马”廉政文化活动和“笔祭柳公,昭古示今”主题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此外,我省民间艺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创作秦腔、眉户、商洛花鼓、陕北民歌、关中道情等廉政剧目和歌曲2800部(首),开发制作石刻、面塑、泥像、蜡染等反腐倡廉作品和笔筒、枕头、牌匾、脸谱等手工艺品110多万件;全省县以上城市设立廉政长廊亭阁和廉政题材的永久性雕塑、大型公益广告牌3700多处。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去年下半年,省纪委在落实惠农政策上,提出了集中抓好“六个兑现”的具体要求,即:兑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退耕还林还草补助、专项补助救济款物、粮种和农机具购置等综合补贴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征用土地补偿、合作医疗资金。围绕“六个兑现”,各市县采取由主管领导带队逐乡逐村检查、实行操作过程公开制、审批结果公示制和“一卡通”的形式,将各种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到农民手中,有效防止了“雁过拔毛”问题的出现,确保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安康市采取对所有应兑现到农户的涉农补助资金实行“指标统一下、资金一家管、服务一站办、到户一折通、农户一折领、监督一本账”的发放和管理模式,既方便了农民群众,又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今年4月,全省28个县的6958份问卷调查显示,农民群众对落实惠农政策满意率达到了85%。

  省纪委还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农村财务和信访积案的清理,开展对农资市场的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涉农经济案件。到目前为止,已对全省12591个村财务进行了清理,清理出违纪资金和不合理开支1710.3万余元。目前,全省共清理信访积案2472起,已妥善解决1642起。据统计,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5666件,涉及金额2640.6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99.61万元,给予党政纪处分5857人。

  此外,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省上组织开展了由省纪委、省委党校和省电台共同发起的“党心连民心,喜迎十七大”系列活动,邀请百名县委书记和百名“村官”进演播室,畅谈作风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各项举措,现场回答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延安市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咸阳市开展了领导干部“转作风、暖民心、促发展”的主题活动,;榆林市纪委组织60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村,开展“六个一”活动;商洛市山阳县建立民情“恳谈会”制度,倾听群众心声,排解民忧民怨。高陵县在全县10个乡镇88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不断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着眼于“帮”,建立领导包村的帮扶机制。按照省委统一要求,层层确定领导干部包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省纪委率先确定14个县和15个乡镇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全省各市县乡党委、政府和纪委主要领导干部共建立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12205个,占全省县、乡、村总数的41%。各级领导抓点示范,带动和促进了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工作。

  ——突破于“新”,建立管理制度的创新机制。全省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或会计核算中心,实行“村财民理乡镇监管”制度,有效防范了胡支乱花和乡村干部经济违纪问题,强化了村级财务管理,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全省多数村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议事小组,凡涉及到村民重大利益事项,村“两委会”均提交村民大会或民主议事小组讨论决定。全省所有乡镇定期组织村干部向村民述职述廉,由群众进行民主评议和无记名投票测评,同时,各村都从农民群众中聘请了3-5名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使村干部随时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针对少数“大法不犯,小错不断”的党员干部,各级适时进行警示训诫,积极预警防范,有效地维护了村组干部的形象。

  ——注重于“促”,建立检查考评的监督机制。按照规定,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一律纳入省委年度目标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省纪委常委定期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检查,写出专题调研报告,向常委会进行专题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办法。西安市、安康市、汉中市分别制定了《村务公开考核办法》、《村务公开民主监督评议办法》,采取倾听群众“说事”、邀请群众“议事”、聘请群众“管事”的办法,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融化于“情”,建立人文关怀的激励机制。千阳县2003年以来,采取选考结合的方式,实行“万元年薪”制,公开选拔农村党支部书记。延安市委、市政府规定,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补贴每年不低于2000元,连续或累计担任村干部20-30年、30年以上的,分别享受每年不低于600、800元生活补助。人文关怀激励机制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文章来源:


上一条: 旬阳县紧扣四个好 稳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下一条: 紫阳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侧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