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侧记
打印



  今年以来,紫阳县切实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理念,推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监督协调中心”,建立县乡村目标考核体系,完善政务、事务、村务、党务四公开制度;抓好惠农政策和资金的兑现落实,着力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百里茶乡处处营造出风清气正、务实发展的浓厚新农村氛围。

  “让老百姓自己管自己的事”

  红椿镇七里沟村如今是闻名全县的茶叶产业示范村。可就在一年前,由于班子涣散,村务管理混乱,群众意见大,七里沟还曾是最让镇上头痛的一个村。道路整修无人管,河堤垮塌无人修,经济发展无规划。村小学严重危房,学生们只能分几处在农民家中租房上课。

  今年年初,七里沟村成为县委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六步走”战略第一批试点村之一。村上成立了镇纪委委员、村两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担任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在村委会前设立了近 20 米 长的村务公开墙,对两免一补、退耕还林、民政救济、支农资金、征地补偿、合作医疗等资金兑现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公布。通村路建设、新建村小学、新建村公房、新修五保家园、整修沿沟河堤,村里每个项目正式启动前都经过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廉政建设监督员和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亮了家底,顺了民心,公开民主的决策执行程序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支持,在去年年底通村路建设中,工作小组因为不熟悉工程预算,打底子工程概算仅 2 万多元,结果使用资金 12 万余元,因为全程公开且监督到位,村民们几天之内就缴齐了不足款项。

  今年该村新增茶园 400 余亩,目前全村茶园已达 2800 余亩,村民人均收入 2062 元,比去年人均增收 161 元。对比今昔,村支书王治福感慨说,让老百姓自己搞自己的事,啥事都好办。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乡镇组建“便民服务中心”和“监督协调中心”,由镇长和镇纪委书记分别担任主任,是紫阳县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今年以来,全县共组建“两个中心” 25 个,落实惠农专项资金 1.7 亿元,办理群众反映事项 678 件,开展“四公开” 580 期,民主评议村干部 120 余人。全县查处涉农案件 28 起,纠正违纪违规资金 124.4 万元。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两个中心”切实在“服务”和“监督”上下功夫,在群众中赢得了交口相传的好口碑。今年夏天,蒿坪镇东关村退休老师吴世元反映村上道路硬化时门前排水沟被毁,致使汛期洪水将其门前的一块地冲毁,镇便民服务中心接到电话反映后,立即调查核实,对村干部提出严厉批评并限当天将排水沟修理疏通。

  芭蕉乡以“两个中心”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和使用,确保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准确兑现到位。今年以来,芭蕉乡通过便民服务中心核实发放退耕还林补助 161.61 万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 16.14 万元;种粮综合直补资金 4.33 万元,由于监督协调中心公开及时,监督保障措施到位,工作中没有出现一例不良反映。

  “一站式”服务温暧民心

  瓦庙镇政务咨询接待厅,对镇上所属的民政救济、计生、社会保障、退耕还林补助、司法调解等涉农事务纳入大厅,实行“一站式”办理和“网络式”监督工作机制,对来信来访由咨询处统一接待,办事者由咨询处接答并协调相关部门办理,同时开展了限时办结,预约服务等多项便民措施,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政府为民办事效率。今年 7 月,新民村村民曾志香反映其 1997 年与他人因建房用地发生纠纷,多年上访未果,镇便民服务中心随即协调镇司法所邀请县上司法部门共同勘查调解,最终依据有关规定为其争取补偿 1 万元,使这个多年的老上访户息访。

  今年 5 月 26 日,新房村 60 多岁的村民王某因生活困难到镇监督协调中心求助,中心负责人、镇纪委书记王定礼迅速带领民政人员前往该村,在了解到王某家庭确有困难后,经过调查公示,在半个月内就为老人办理了低保手续,以民为本和快速反应的做法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文章来源:(安康纪委)


上一条: 陕西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纪实
下一条: 南郑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稳步推进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