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安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从古至今就一直传颂着聂焘、俞公等清官廉吏的千古佳话。在大型廉政教育花鼓戏《聂焘》成功公演、全县上下乃至全省敬聂演聂学聂的浓浓氛围中,镇安赢来了廉政建设的又一个崭新阶段。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突破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促进了农村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保证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全面健康发展。
思想教育筑防线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人;提高人的素质,重在教育。坚持把强化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作为固本清源之策,广泛开展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县上主抓了科级干部和农村支部书记培训,乡镇主抓了机关一般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部门主抓本系统单位干部培训。全县累计举办培训班176班次,培训干部7800多人次,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33名村党支部书记,有效提高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
积极开展典型示范教育,不断强化先进人物的教育引导作用。对评选出来的10名廉勤兼优领导干部和10个高效廉洁机关单位,联合县电视台拍摄了《廉勤兼优领导干部和高效廉洁机关单位风采录》,在《镇安新闻》连续播放,大力宣传他们勤政廉政先进事迹。对2007年度创建的5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村(社区)进行验收,并授牌命名,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
坚持和深化“大宣教”工作格局,不断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氛围。把反腐倡廉教育融入传统花鼓戏曲,组织编排了大型廉政教育花鼓戏《聂焘》,于6月底首次公演,并走出县境,赴市赴省演出,现已公开演出20余场次,使干部在观演的同时受到深刻的廉政教育。同时,把聂父的《诫子书》制成精美的廉政教育宣传画册,发至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干部要廉政勤政。县纪委监察局在县城区建立了高标准的廉政文化长廊、清风墙、清风街、清风路;县妇联会通过召开“廉内助”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大力开展“家庭助廉”活动,着力构筑家庭防腐墙;县教育系统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组织师生记廉政格言、唱廉政歌曲、作廉政书画,县中、职中、城小等一些城区学校同时编排汇演廉政文艺节目,把反腐倡教育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县地税局开办系统廉政网页等,使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染廉政建设新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级各部门统一为单位办公楼和办公桌制作警示教育牌7000多个,在乡镇公路干线和农村集镇建立大型宣传牌碑160多座,在农村支部建立廉政文化专栏230多块,全县廉洁从政、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
建章立制保民权
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始终,从推进民主决策、规范财务管理、深化干部监督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完善,严格用制度“管人、管财、管事”。健全落实了乡镇班子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实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成立村民议事小组,完善村规民约、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制度,让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坚持用制度管理农村财务。各乡镇严格按照《镇安县村财民理乡监管实施办法》管理农村财务,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村级财务统一管理模式,严格审核把关。村上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统一印制记帐凭证,对日常经济往来详细记录,每笔开支先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村主任、支部书记“双审双签”后,报会计核算中心审核记帐,规范了审批程序。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办法》,把对干部的监督考核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相挂钩,落实了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警示谈话制度,逐步将任前廉政谈话、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级干部延伸。建立健全村级纪检监察组织,将选强配好农村基层纪检组织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保证。全县共选配村支部检委员208名,骋请党风廉政监督员236名,并制定了“两员”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两员”作用。加强农村基层阵地建设,全县25个乡镇全部建有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190个村(社区)设有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室,其中142个村达到了有房子、有牌子、有桌凳、有制度、有档案标准。通过健全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推进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了村民对村级事务管理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有效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阳光运作强规范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民主是腐败的天敌。用人、办事等各项工作做到了公开透明,就能有效预防腐败。按照省市关于全面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县上编发了《政务公开目录》,制定了《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了《政务公开工作考核验收及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各村委会以制度的方式细化了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宅基地审批、粮食直补、生育指标、合作医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纳入公开内容。深入推进基层站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以便民服务为主,公开办事标准、程序、时限和服务承诺,既方便了群众,又加强了自身建设。制定了《镇安县党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编发了《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建议》,在全县6个乡镇和12个村推行党务公开试点,积极探索和尝试党务公开工作。全县25个乡镇都实行了政务公开,208个村(社区)实行了村务公开,280个站所单位实行了办事公开,公开率达到了98%,有效抑制了少数基层干部在村级事务管理上的“一言堂”、“暗箱操作”现象,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了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严查重处结硕果
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切入点,谁损害群众利益,我们就一查到底。今年来,全县共清理农村信访积案176起,解决176起,清理农村财务195个村,纠正各类违规资金5.6万元。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通过对市场秩序进行明察暗访,今年共查处乱涨价问题26起,纠正不规范价格行为14起,对12辆营运班车乱涨价行为进行了曝光,对个别单位向企业摊派报刊加重企业负担问题进行了处理。坚持对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经常性地监督检查,严格实行强农惠农资金“一卡通”,确保各种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坚持查办案件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大县纪委全员办案、派驻部门纪检组分口办案和乡镇纪委分块办案力度,着力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案件。今年1—9月,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58件(次),初查初核49件49人,立案13件17人,结案8件10人,给予处分10人,其中党纪处分10人。其中查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件7人,结案5件5人,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通过办案收缴违纪资金2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坚持“一案双报告”制度,对重点案件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社会后果,组织党员干部有针对性的开展警示教育,指导相关部门单位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较好地发挥了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
文章来源:镇安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