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咸阳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把落实乡镇机关“廉政灶”制度,作为遏制基层奢侈浪费之风, 杜绝餐桌上的腐败,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突破口来抓, 截止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182个乡镇,已有176个乡镇全部建起了“廉政灶”,覆盖面达到96%,全市落实乡镇机关“廉政灶”制度己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去年省、市纪委全会以后,各县市区都能够高度重视乡镇机关“廉政灶”建设,把“廉政灶”建设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及时进行安排部署,专门下发通知,统一思想认识,规范建设标准,设立组织机构,明确了包抓领导,并积极拓展实施范围,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完善设施,保证投入。为了切实落实好乡镇“廉政灶”,各县市区在财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采取“政府补贴一部分、乡镇自筹一部分”的形式,为各乡镇拨付专款,建设了较高标准的厨房和餐厅,配发了电冰箱、餐桌、碗筷柜、餐具、灶具等必备用品,提高了廉政灶工作人员福利待遇。秦都区纪委还专门下发文件,统一要求镇办机关“廉政灶”建设要达到“3有”标准:即有三间以上专用房子、至少有一名专职炊事员、有基本设施(有比较齐备的炊事用具,有适量的就餐桌椅和公用餐具,有冰柜、消毒柜等电器)。同时,全市大多数乡镇公务接待费用都实行了独立列支,餐经费由各乡镇从财政下拨的招待费中支出,县财政局实行分类定额管理,从而保证了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的正常运行。
规范运作,从严管理。各县市区都加强了对“廉政灶”的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了乡镇“廉政灶”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并明确规定,因公到乡镇检查指导工作的各级各类来客,确需提供就餐服务的,统一在机关“廉政灶”就餐,保证了“廉政灶”工作的有序推进。渭城、秦都、永寿、淳化等县市区制定了乡镇公务接待相关规定和制度,确定专人,专门管理,专项考核,实核实销,实行“零利润”经营。多数乡镇规范了接待标准,实行透明接待,建立了公务接待流水账,实行日清月结和定期公开的制度。泾阳、三原、武功等县区还制定了接待标准、卫生安全等制度,把卫生达标情况和饭菜质量与炊事员的工资挂钩,优奖劣罚,保证了饭菜质量和职工的用餐环境,确保了“廉政灶”正常运转和发挥作用。
强化检查,严格考核。各县市区纪委把镇办“廉政灶”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考核,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乡镇“廉政灶”运行使用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对于领导不重视、管理不规范、运行不正常的乡镇,县市区纪委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各县市区还定期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对乡镇公务接待费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凡是招待费用超标、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的乡镇,依纪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推行以来,全市各乡镇(办)在公务接待方面,平均节资26%以上。各县同期相比节约招待费均在3万元以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制度推行后,各乡镇(办)在公务接待方面,能严格根据制度要求去作,确需接待的,都将来人安排在机关灶就餐,大大节省了接待费用,深受乡镇(办)领导欢迎。通过制度的推行,改变了过去将来人安排在营业性餐馆的作法,改变了干部形象,改善了干群关系,深受群众好评。一些群众说:“过去见到干部经常进食堂、下馆子,天天喝的象关公脸,群众很有意见。现在在机关食堂吃饭,既简便又干净,还能腾出更多时间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致富,大家都很满意。”特别是今年泾阳县云阳镇“廉政灶”,在今年的3至5月间,曾3次接待中、省领导的基层党风廉政工作检查,一碗炸酱面就招待了十多位中省市领导,《中国纪检监察报》对此予以报道。
文章来源:咸阳市纪委